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张国 覃雪娇
走进大溪,一条整洁美丽的柏油路像一条绸带蜿蜒至大溪水库脚下,路边美丽的格桑花随风摇曳,山峦秀美,竹影婆娑,小溪清澈,耳边时不时传来孩童戏水的欢笑声,盛夏时节这里俨然是避暑的天堂。
现在的红花套镇大溪村,不仅路宽了,景美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一跃成为宜都市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山村蝶变离不开“领头雁”振翅高飞,大溪村党总支书记陈长红就是这个领路人。
今年53岁的陈长红,2005年11月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向村民许下“三年一小变,十年大变样”的承诺。凭着勤奋、执着和一股闯劲带领大溪854名村民踏上了致富之路。
上任伊始,他就广泛走访党员群众,问一问群众想什么、要什么。进入大溪的主干道,路面坑洼,是大溪人最大的心结。要想富,先修路,陈长红对上争取1100万资金,把主干道提档升级为三级旅游公路,5.5米宽的柏油路解决了几代人的难题。
路修好了,村民守着青山没饭吃,腰包并没有鼓起来。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陈长红鼓励党员带领群众致富,通过屋场会向群众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激发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2016年12月,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期,长期劳累让陈长红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不得不去医院做脑瘤开颅手术。手术后,他并没有对工作有丝毫松懈,舍小家顾大家,依然坚守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想尽办法筹资150万元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30余户贫困户从大山深处搬迁到村委会旁边居住,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结束了一辈子肩挑背扛的生活。
2017年大溪村成立裕农生态专业合作社,种植20亩羊肚菌,42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新鲜的羊肚菌卖到每斤一百元,贫困户笑得合不拢嘴,平均每户增收1500元。
有一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羊肚菌生产大棚积雪严重,随时可能坍塌。晚上9点,陈长红和驻村干部、村干部带上工具赶往大棚基地清理积雪。等积雪除完,天已蒙蒙亮。他这才松了口气,“这25个大棚的羊肚菌可是42户贫困户的希望,也是我们大溪村的希望呀。”
2021年10月,在年薪10多万元的农电工和村党总支书记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论收入农电工是高一些,论获得感还是村书记,共产党员不能只讲待遇,不讲奉献。”面对很多人的疑惑,陈长红总是淡淡一笑。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资30万元对闲置的公租房进行改造,打造成精品民宿,为游客送上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陈长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挥洒汗水,带领大溪村父老乡亲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