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江山
扑下身子下基层,用心用情办实事。连日来,伍家岗区立足筑堡工程,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刻把握“下基层要身入心到、察民情要全面精准、解民忧要务求实效、暖民心要主动及时”总体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个单元楼道全刷白
500户居民上下楼更“养眼”
7月22日,走进伍家岗区张家坡社区市政小区楼道,工人们正在对墙面进行刷白。
路过的居民王秀蓉介绍,市政小区是老旧小区,由于年代久远,之前楼道走廊堆满垃圾杂物,墙面斑驳泛黑。
黑墙“变脸”,既离不开社区常态化问需于民,也得益于社区包联单位宜昌市人民检察院的支持。
此前,张家坡社区网格员在走访市政小区过程中,发现不少居民都提出了楼道改造的需求。但由于市政小区有12个单元,仅靠社区之力远远不够,于是社区党委将问题反映到包联单位宜昌市人民检察院。
市检察院高度重视,于6月底联合社区党委在小区召开“小板凳 大民生”协商议事会。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围绕楼道改造建言献策。
在充分吸收居民意见建议后,市检察院筹集资金6万元,开始对市政小区全部单元楼进行楼道刷白。居民听说后,纷纷主动清理楼道堆放多年的杂物。几天后,小区166户居民近500名居民将迎来崭新楼道。
社区党委书记洪娇介绍,社区还分别与包联单位市检察院和区委组织部签订了共筑共建协议,确定了社区环境改善、打造“家门口的检察院”、睦邻院落建设、睦邻楼栋打造、社区广场改造五大民生实事项目,接下来将逐个解决销号。
出台分时段停车措施
85家商户做生意更放心
每天下午5点后,伍家岗区福久源夜巷人气升腾,小吃、小商品琳琅满目。为点燃夜经济活力,伍家岗区多管齐下,福久源夜巷的商户已增加到85家。
弘洋集团福久源新天地项目经理吴婵介绍,为保护街区固定商铺利益,早上6点到下午4点之前,临街面可以停车;下午4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临街面不能停车,方便流动摊位集中经营。
为推动夜市规范化发展,福久源社区党委打造“城市管家 红色联盟 商户自治”品牌,组织物业公司及夜市商户代表,围绕如何进行商圈自治开展议事协商,最终形成福久源夜巷公约。同时,社区党委广泛组织动员,建立了一支夜经济先锋服务队,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巡联管及文明摊贩评选,从而建立以“门前四包”为主要内容的“大城众管”工作机制。
福久源社区党委书记杨琴介绍,对于评选上文明摊贩的商户,物业公司会每月主动给他们清洗一次餐车,并奖励200元现金。
在线评定残疾等级
办理残疾证生活更方便
“拿到残疾证,心里踏实多了。”7月11日,家住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魏家湾社区的李德华激动不已。
李德华今年72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一次意外摔伤后导致长年坐轮椅。因其户口不在居住地,李师傅一直未办理残疾证。
作为社区市直包联单位,市文联获悉后,主动与其联户结亲,积极协调市、区残联帮助准备前期申办材料。由包联单位党员干部组成的筑堡工程工作队兵分两路,一路来到李德华家,一路到其户籍地社区的对口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远程视频对其进行残疾鉴定。
多方助力之下,不到半个小时,西陵区残联和市二医院残疾鉴定专家就在线完成了本次残疾等级评定。5天公示期过后,伍家岗区残联的工作人员送证上门。现在,李德华终于可以凭借残疾证享受相应政策福利。
据了解,这也是伍家岗区首次线上办理跨区域残疾等级评定。伍家岗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郑乐华表示,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工作方式方法,持续开展上门评定、网络评定、送证上门、志愿服务等工作措施,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位残疾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