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携家人去一大型田园景区游览,虽然大片花海盛开,可游客稀少,经营者坦言已转型花卉苗木基地,不免令人唏嘘。
曾几何时,乡村旅游兴起,一些地方缺少自然景观,便“无中生有”,以花为主题,打造了多处花海,各种奇花异草迎来“打卡”潮,门票成为景区主要收入来源。
有道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随着旅游消费的换代升级,美丽的风景特别是人造的花海已不再是景区唯一的吸引力,以自然景观为依托的门票经济日渐式微。因为,广袤的乡村大地,花海不止一个,草甸不止一处,可替代的多种业态如雨后春笋,当下可供旅游的选择很多。
产品单一、体验缺失,单靠门票收入已不可持续。瞄准观光旅游品质化,一些景区开始探索乡村休闲旅游的主题化、体验化和多元化。比如,有的景区定期开展农耕文化主题体验活动,有的景区成为研学基地,有的景区主打户外亲子游自驾游,有的变身“文旅+交友”婚恋新IP和婚纱摄影基地,有的引进美食街区举办美食节烧烤节……
由单一观赏到体验游玩,甚至消费购物,如何靠场景和服务增加旅游的综合收入,考验的是景区开发及运营主体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配置市场资源的专业能力。这就需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强化农旅融合和区域旅游协作,塑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层次丰富的乡村旅游品牌,搭建功能完善的休闲度假地,真正实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村变景区,在帮助游客亲近自然、纾解乡愁的同时,发展和壮大乡村旅游产业。
(杨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