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都轩)“以前热的时候,只能到公园去休息,现在有了驿站,有了纳凉休息的地方,还有饮用水和解暑药,太便利了!”近日,宜都市陆城外卖“小哥”李强在等单间隙,总习惯到清江边的“爱心驿站”纳凉。
自“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启动以来,宜都市总工会把“小三级”工会建设作为突破口,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探索“五共五强”实践新路径,打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让“小三级”工会强起来、活起来、转起来。
党工共建强组织。采取“行业建”“牵头建”“兜底建”等方式组建建筑、机械、化工、柑橘、茶叶等传统行业工会联合会5个,完成155个村(社区)工会联合会换届选举。探索组建乡镇村级货运司机、美团等新就业形态工会联合会33家,会员3700余名,建会率100%。
阵地共享强功能。按照统筹整合、资源共享、功能配套的原则,在党群服务中心增设职工维权、就业咨询、困难帮扶等工会服务项目,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设职工书屋、职工心理咨询室、爱心托管班等工会服务内容。
活动共融强服务。定期召开文化旅游、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联席会,共商共议共谋文体活动项目。目前,已联合锦江社区、十里铺村、中建三局三公司先后开展“锦江社区第五届邻里守望节”、劳模“看成就、话发展”等主题活动。
队伍共管强作用。街道(乡镇)工会干部实现专职化管理,明确最低服务年限,打造一支过硬工会队伍。同时评选表彰宜都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80名,开展“红色铸魂”工程,启动“红领工匠”培育三年行动,帮助企业倾力打造300名又红又专的产业工人标兵队伍。
经费共保强机制。宜都市总工会每年预算不低于200万元用于“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村(社区)活动的开展实现申报制,活动项目由市镇两级工会按各自承担50%的比例进行全额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