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通讯员 谢华强 杨世凯
盛夏傍晚,炎热的江风扑面而来,汗珠顺着胡文韬的脸颊流下,胳膊上的袖章早已湿透,这是他作为长阳渔峡口镇护渔员每天雷打不动的第二次巡河。
49岁的胡文韬在清江边长大,在他的记忆里,捕鱼、卖鱼、吃鱼……祖祖辈辈的生活都离不开一个“鱼”字,“小时候一网下去能有上百斤鱼,有时还能看到成群的白甲鱼在河里游。”胡文韬一边回忆一边说道。
长大后,胡文韬接过父辈手中的网,支撑起了一个4口之家。但靠水吃水多年后,他发现满载而归的次数渐渐变少,而想再见一见那些珍稀的野生鱼类,也越来越难。这不仅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也让胡文韬不禁犯了嘀咕,这条河可能被“掏空”了。
2018年,长江全流域开启十年退渔禁捕保护行动,29艘办证渔船上岸拆解,近200名专业和兼职渔民“洗脚上岸”,渔峡口镇渔业大镇的历史正式翻页。
在河里讨了近20年生活的胡文韬虽然心中五味杂陈,但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他还是带头执行了政策。昔日的“浪里白条”种起了柑橘,虽然说不上大道理,但能给家门口的河“治治病”,他举双手赞成。
2021年初,为了巩固退渔禁捕成果,镇政府决定聘请护渔员,胡文韬凭借丰富的水上工作经验成功应聘,从捕鱼者,化身护鱼者。
渔峡口镇水域面积广阔,胡文韬负责巡查的水域面积近600公顷。一趟巡查来回60公里,夏天烈日炎炎,冬日寒风刺骨,但这对“老渔民”胡文韬来说不算什么,而哪里适合捕鱼、哪里有隐蔽水湾……他都了如指掌,在胡文韬和同事的努力下,渔峡口的水域生态有了根本性好转,不仅鱼多了起来,连白甲鱼,这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也再现江中。
但老胡也有头疼事,一些非法捕鱼人员昼伏夜出“打游击”,胡文韬和同事往往要夜巡至深夜。而2022年后,渔峡口镇30公里清江段升级为白甲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令从禁捕延伸到禁钓,这让护渔工作增添了许多难处。“护渔员没有执法权,对偷钓人员只能劝阻,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 胡文韬坦言,一次一名偷钓者躲藏在草堆里,被发现后多次劝告仍然不配合,直到联系了派出所民警,偷钓者才悻悻离开。
好在不久后,胡文韬和他的同事也有了“秘密武器”,说着话,他掏出手机,展示了渔政执法预警监控平台发来的图片和预警信息。高清摄像头全天候实时监控、自动识别疑似船只、自动跟踪、自动取证并同步回传,一旦出现疑似偷钓,渔政执法人员或护渔员就能收到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依然是风吹日晒、早出晚归,但胡文韬现在心里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去年,渔峡口清江伴峡段大量野鱼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的画面登上热搜,全国网友为清江的好生态点赞,胡文韬和他的同事们都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