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打造世界级宜昌新征程上,宜昌市行业协会商会主动作为,引领和带动行业企业共同挥写出精彩之笔:成功推出全国首个磷石膏道路材料应用标准、“鮰鱼美食地标城市”授牌、小鹏等新势力品牌在宜设置交付中心……
2015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宜昌按照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等要求,迅速完成了行业协会商会与各行政机关彻底脱钩,行业协会商会由此进入迅速发展、规范发展的轨道。
截至2023年5月,宜昌市级行业协会发展到76家、市级商会发展到39家,另有县级行业协会131家、县级商会55家。2020年至2022年,全市各行业协会商会共提供招商引资项目信息361条、开展“双招双引”活动249场次、成功签约项目150个,投资总额达到1649.23亿元。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呈欣欣向荣态势,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党建引领
为产业发展把正方向
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各行业协会商会持续推进“党建入章”、党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使党建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红色引擎”。
2019年7月,宜昌市民政局成立宜昌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加强对直接登记的行业协会党建工作指导。2019年12月,成立宜昌市商会行业党委,加强对市工商联直属商会党组织建设。压实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职责,坚持党建与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检年报、专项抽查、等级评估、教育培训“六同步”,将党建融入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各环节、全流程。截至目前,市级行业协会已建立党支部14个,市级性商会建立党支部37个。
2021年11月,市民政局、市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和完善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社会组织资金监管制度、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用承诺制度、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八严禁”等,进一步强化对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行业指导、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收费和监督管理,形成了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合力。
强化品牌建设。市民政局定期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和政策法规培训,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到江浙学习外地建会先进经验。积极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打造社会组织品牌,目前共评选出10个5A、9个4A、3个3A级行业协会商会,2022年对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社会组织发放奖补资金28万元。市工商联推荐市三峡物流园市场商会等23家商会为2021-2022年度全省“四好”商会,7家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
2022年8月,成立宜昌市社会组织总会,让过去各自为战的行业协会商会从“千根线”拧成“一股绳”,及时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市建筑业协会团结广大会员勇闯市场,2020年至2022年,我市建筑业产值分别达到1148亿元、1537亿元和1786亿元,位列全省市州前列。市物流协会会员涵盖公、水、铁、空等各个行业,2022年实现营收38亿多元。市茶产业协会所属会员,2022年实现农业产值52.9亿元、加工产值107亿元。市重庆商会组织会员筹集巨资,联合建造两艘万吨级货船投入营运,助力宜昌航运产业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转型融合发展
宜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磷矿资源储量占全国15%、全省50%以上,宜昌磷化工被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而堆积成山的磷石膏成为绿色发展的“拦路虎”。引导磷石膏综合利用向多途径、差异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又蕴含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市场。
秉承“磷石膏是产品”的理念,全市磷石膏产生企业、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建材生产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58家单位共同组建宜昌市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协会。其中,昌耀新材、远固科技等公司分别与高校成立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进行产学研合作,硕果累累:一级公路每公里可消纳磷石膏2万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湖北力达的磷石膏自流平、轻质抹灰石膏,远固科技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粉,湖北三迪的喷筑墙体技术等,已成为磷石膏综合利用行业翘楚。
“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2020年11月至今,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全国诸多专家教授和磷石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会代表齐聚宜昌,成功召开了全国利废新材料大会、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等一系列行业活动,对磷石膏综合利用“典型案例”及“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交流”技术在会上作分享,“宜昌经验”得以向全国推介。
如今,宜昌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宜昌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涵盖十大类35种类别。当前,磷石膏水稳层和磷石膏轻集料是大量消耗磷石膏的重要发展方向,成功推出全国首个磷石膏道路材料应用标准。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科技创新成为社会组织焕发生命力的“助推器”。市柑桔协会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市柑研所等开展联合科技攻关,通过建立宜昌柑桔种质资源保护库,引进20余个新品种,确保宜昌柑桔种质资源和产业优于同行。市茶产业协会组织开展宜红大练兵技术培训、毛尖加工技术大赛,全面提升宜昌茶叶种植、加工水平。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策划开展“屈原故里端午美食文化论坛”“2022年度楚大厨竞赛”“鮰鱼美食地标城市”授牌等活动,助力宜昌“美食之都”建设,极大地提升宜昌的美誉度。
搭建平台蓄能
为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针对会员普遍偏小偏弱、各自为战、核心竞争力不强现状,市行业协会商会统筹搭建交流平台,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帮助会员“走出去”、原籍地企业“请进来”,积极承接市外高质量产业转移,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落实,为会员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2022年,宜昌先后在深圳、重庆、杭州等地举办宜昌“双招双引”专场对接会、座谈会,对接筛选各类项目100多个。市江苏商会先后介绍引进了长青(湖北)生物科技公司等多家优质企业来宜昌投资建厂,市汽车行业商会推动小鹏、极氪、蔚来、理想新势力品牌在宜昌设置交付中心,有效扩大了宜昌的城市影响力。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全市各行业协会商会共提供招商引资项目信息361条、开展“双招双引”活动249场次、成功签约项目150个,投资总额达到1649.23亿元。
企业做大做强,人才是关键。紧抓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激发宜昌新生代活力,为宜昌发展积蓄动能。2022年市级行业协会商会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2889个,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见习岗位1056个、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20余场次,推动会员发布招聘岗位3169个。
搭建平台抱团发展,完美转型升级。宜昌市三峡物流园市场商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积极开展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尝试“内贸批发+外贸出口”的新商业模式,带领园区583家商户“抱团出海”。截至2023年5月31日,与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贸业务往来,贸易覆盖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累计完成出口6597个批次,出口额49.74亿元人民币,7.33亿美元。在全国39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增幅排名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行业协会商会还通过参与市场监管、市场诚信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行为和手段,增强了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质量,营造了诚信经营、团结协作、担当社会责任的现代企业文化和道德风尚,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践行社会责任
让社会大家庭更和谐
“真没想到,小轩(化名)竟然开口说话了!”今年1月6日,宜昌市重庆商会的会员们来到点军区开展“情暖新春·共护未来”捐资助学公益行动。
13岁患自闭症的聋哑人小轩,在母亲去世、父亲出走后,一直跟着爷爷生活,自卑也不愿意与人交往。商会会员耐心地鼓励,紧握小轩的手,教他感受发音时喉咙的震动。终于,小轩开口说话了,让一起参加活动的人惊喜不已!重庆商会累计在宜昌捐资助学扶贫帮困达180万元,被评为宜昌市“希望工程”爱心企业。
这只是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公益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宜昌,助困助学已在行业协会商会里蔚然成风。市三峡物流园市场商会捐赠现金20余万元,带头参与驰援河南防汛救灾、关爱社区困难群众、贫困家庭儿童爱心助学等多项活动。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市孝感商会连续3年捐款近60万元,帮助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凉水寺村开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危房改造及重建、道路改造、农产品销售等工作。市银行业协会先后为兴山县咸水村光伏发电、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杨家淌村环境整治、渔洋关镇和顺小区车棚改造等项目捐资13万元,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市级行业协会商会共捐赠资金393万元、捐赠物资折价127万元、采购农副产品753万元、帮助销售农副产品223万元。市工商联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民企商会与128个重点示范村结对帮扶。市重庆商会在“支农惠农”“造桥修路”“扶贫帮困”项目上累计捐资捐物达60余万元。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菊表示,市行业协会商会热心公益事业,向社会传递责任心和人文关怀,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宜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强化内部治理,优化发展环境,引领行业协会商会健康发展,为宜昌强产兴城、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更大力量。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汝南 章仕龙 通讯员 邱静
图片均由各行业协会商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