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6版:经济

宜昌市2023年“垃圾分类 绿色之旅”暑期研学活动启动

探索垃圾的“蜕变”之旅

7月6日,由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管委、市教育局主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市固废处置管理中心承办的宜昌市2023年“垃圾分类 绿色之旅”暑期研学活动正式启动。

平时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都到了哪里?是怎么处理的?首期活动中,来自唐家湾中小学的40余名学生,带着一连串疑问,先后来到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探索垃圾的“蜕变”之旅。

猪大骨、玉米棒是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在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生动介绍了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垃圾的产生及处理转化,带领同学们认真学习了垃圾的“前世今生”。通过一系列场景展示和游戏互动让同学们轻松记住了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真的还有用吗?”“垃圾是怎么转变为电的呢?”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综合主厂房一楼的科普教育展示区,同学们看着眼前的沙盘提出疑问。

“垃圾的作用可大着呢,城区生活垃圾运送到这里后,并不是马上焚烧,而是经过3至5天的沥水、发酵后,在经过850℃以上炉温高温焚烧,垃圾焚烧产生的蒸汽经过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除了发电,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也各有去处,其中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制作再生砖,真正将垃圾变废为宝。”讲解员指着模型,一步步讲解垃圾发电的过程。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中央控制室外的参观通道,“通过这里的屏幕,我们能看到垃圾从进厂到燃烧处理的全流程,工作人员实时监控着各区域运转情况和数据。我们每天能处理1500吨生活垃圾,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城区11万户家庭约20万居民全年生活用电。”

“哇!”在垃圾吊控室,隔着落地玻璃,小朋友们被眼前堆积如山的垃圾震撼。在一声声惊呼中,大大的抓斗牢牢抓起一大斗垃圾,传送至专门的垃圾处理入口,再进行焚烧。“像抓娃娃一样!”同学们兴奋地形容所见景象。

“垃圾这么臭,工作人员不难受吗?”面对同学们的问题,工作人员解释道,“垃圾池采用的是负压设计,防止臭气外逸,所以我们是闻不到臭味的。”

“家里的电居然是垃圾‘变’的,真是太神奇了!”在听过讲解后,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坚持垃圾分类,让垃圾变废为宝。”

记者从市分类办了解到,“垃圾分类 绿色之旅”暑期研学活动自去年举办以来,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纷纷报名参加,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深化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今年暑期,市分类办增加了活动频次,由去年两周一次升级为一周一次,通过带领青少年现场参观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餐厨垃圾处理厂、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终端处理环节,进一步深化垃圾分类理念,培养学生“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学生们的“小手”牵起家庭成员的“大手”,让更多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共同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建设美好家园。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郑璐 通讯员 陈赞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07-10 宜昌市2023年“垃圾分类 绿色之旅”暑期研学活动启动 1 1 三峡日报 c260921.html 1 探索垃圾的“蜕变”之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