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4版:理论周刊

把握好三重关系涵养宜昌城市精神

近年来,宜昌深入实施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工程,让世界对宜昌这样“一座来电的城市”有了新认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城市精神作为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品牌的核心内容,表征市民理想,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当前,深入挖掘城市特质,涵养宜昌城市精神对擦亮城市品牌、助力强产兴城,加快打造世界级宜昌至关重要。

洞悉“源”与“流”提炼城市精神,必求彰显宜昌特质。按照“植根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要求,融合宜昌城市精神的“源”与“流”,实现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效嫁接。一是在历史人文中厘清精神之“源”。灵动秀美的峡江风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形态让宜昌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与生俱来。屈原、昭君、嫘祖等绚丽的特色文化,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建设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最深厚的文化之“源”,蕴含其中的爱国、奉献、求索、团结等价值追求是宜昌城市精神最鲜明的底色。二是在新时代发展实践中挖掘精神之“流”。今天的宜昌呈现出来的时代新特质、价值新追求是城市精神的“流”。作为“诗歌之城”“钢琴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清洁能源之都”“三峡生态名城”等,宜昌崇德向善、至真至美、宜居宜业。“英子姐姐”、“三峡蚁工”、罗长姐、李广佳等凡人善举闪耀的淳朴务实、文明诚信等精神品格应成为新时代宜昌城市精神最亮眼的本色。同时,宜昌在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中建构起从宏观到微观多层级的“地方认同”,绿色发展、创新实干正成为宜昌城市精神最鲜活的时代注脚。

厘清“主”与“宾”塑造城市精神,务求赢得市民共识。城市精神塑造需要以广大市民为“主角”,以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协同塑造。一是明确“四主职责”。做到人民群众主体、党委政府主导、宣传部门主抓、专家智囊主动。通过研讨、投票、总结、解读、演绎、实践等方式,让广大市民在深度参与中寻根铸魂、凝心聚力。二是用活“多种形式”。城市精神的塑造是个动态过程,可通过访谈嘉宾、派发宣传手册、制作电视节目、开展主题论坛、举办有奖征集活动等多种形式,统筹网上网下,运用全媒体呈现手法,让城市精神相关视频图文、直播话题等燃爆社交平台,切实增强宜昌城市精神的“圈粉力”。 

把好“魂”与“体”传播城市精神,力求实现虚实融通。城市精神的内涵与其呈现和化育方式,尤如人之“魂”与“体”。要耦合城市精神的提炼发布与循序化育,迭代升级城市精神表达系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好弘扬好宜昌城市精神。一是塑造好“动人心”的城市表情。可推动城市精神要素视觉化,全场景巧妙植入一批颜值高、品味好、特质显、精神明的视觉符号,在线上及城市建设、公共空间、标识标牌等地全域呈现、持续应用。二是延续好“宜昌韵”的城市文脉。深入实施“城市记忆工程”,保护和建设好浓缩人文底蕴、富含独特记忆、彰显精神品格的人文景观、文化雕像、主题公园、广场道路等,加强对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工业遗迹的保护利用。三是传播好“励人行”的宜昌故事。以“宜昌元素”为核心、“宜昌实践”为题材、“宜昌故事”为内容,讲好宜昌人民奋斗圆梦的精彩故事,营造“人人宣传宜昌”的良好氛围。四是培育好“宜情浓”的文化精品。持续开展“一首歌唱响宜昌”“一部剧带火宜昌”的创作、征集、推广活动,开发彰显宜昌精神、镌刻宜昌印记的文化“爆款”,以沉浸式、体验式方式弘扬宜昌城市精神。五是举办好“显精神”的特色活动。要借“大事件”引流,将宜昌城市精神融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钢琴音乐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品牌活动之中,充分展现宜昌文化之城新风尚。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颜芳)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07-11 1 1 三峡日报 c261023.html 1 把握好三重关系涵养宜昌城市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