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7版:副刊

丹心日月

□易晓燕

飞龙于天,中正之位。

农历五月初五,仲之夏,草木盛旺,万物生发,苍龙七宿飞升正南中央,日冗长,夜息沉,宙宇处全年中位,谓头端午。端午节自夏商流传至今,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于一体,乃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元前305年,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闾乡乐平里村,天降麟儿,一代诗祖屈原临于世。屈原自幼勤奋好学,遍阅典籍,胸怀凌云之志,是长江流域楚开国之君颛顼的后代。诞生于战乱时期的他天资聪颖好学、慎独明辨,效仿先祖以奋发有为的德行与神灵沟通,获取内心的强大与宁静;以躬耕的实际行动劝导人们兴农增产,屯粮强身。十九岁的屈原因心念至诚,勤于祭祀,博学通达,朗逸俊秀如天神附体,其言行极大地感召了楚国百姓,三十五岁的楚怀王欣赏屈原根正骨奇一身正气,对历史、地理钻研通透,他立志让楚国壮大的雄心更契合王的意愿,于是诏令屈原入朝为官行于左右,官至大夫,共商国政。

怀揣报国之志,与年轻的楚怀王惺惺相惜,二十年政坛风云灿若星河。辅政期间,屈原励精图治大展宏图,提出国家强大必举贤任能、富国强兵。君臣一心二十年,楚国厉兵秣马成为军事力量雄厚、国土辽远、百姓富足的七国之首。聪慧敏锐的屈原对七国割据的形势了然于胸,面对霸道豪横的强秦,朝堂之上他提出对外合纵,联齐抗秦。当时的楚国在诸国中与秦力匹敌,甚至稍胜一筹,但位居左丞相的屈原居安思危从不敢有丝毫懈怠,与他国合纵抗秦以削弱秦之力,这种远见卓识直到最后诸国面临灭国时才幡然醒悟,可惜晚矣。变法革新中,对外合纵抗秦,楚国内的贵族、高官尚能接受,但于楚王对屈原无边界的信任及言听计从,早已心怀不满,直至他提出革新贵族特权,私田充公,彻底触犯了景、昭两大家族的利益,自此内斗开始。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面对日益强大的屈氏贵族以及屈原在王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以及宠妃郑袖等人心生奸计,计划彻底铲除政治内敌。实施奸计的过程中他们不惜出卖国家,与秦国谋士张仪勾结,诽谤编排构陷屈原,并以秦国之强威阻止楚怀王采纳屈原的谏言。

公元前305年,一代名士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悲剧源于人心祸乱。

国之柱石屈原的悄然撤离,引发楚国朝堂内群魔乱舞的局面,官员不思报国,日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楚怀王听信佞臣谗言被诱去往秦国,最终囚死于秦。

楚国的悲剧正式拉开序幕。

顷襄王继位后,宠妃郑袖、上官大夫靳尚继续当道,屈原一再被迫害。流放期间饱受压迫与排挤,但他并不以自身得失为意,见战乱不止,百姓苦不堪言,朝堂政令昏聩,他写下了千古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即使在自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境况中,屈原心中装着的仍然是国家和百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中,他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立场和理想:无论世风有多污浊,我绝不苟合、不妥协,坚持善良美好、廉洁自律的从政路线,任何人休想令我放弃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爱护,任何人休想令我同流合污。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楚国国都,楚灭。

多行不义必自毙!一时间覆巢之下无完卵,楚王宫内佞臣灰飞烟灭,受贿数不尽家产的污吏无一幸免,高楼坍塌大厦倾颓。楚亡了!噩耗传来,曾被七邀入秦任丞相的屈原仰天长叹:国破家亡,生亦何欢?

同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以身殉国,享年62岁。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离骚》中,屈原发出了心底的呐喊,若为了国家的强大百姓的安宁,即使让我赴死,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五月五又端午。

“我哥回哦我哥回,我哥回哦我哥回……”啼血呼唤回荡在蜿蜒百里的七里峡上空,细雨绵绵,天公涕泪,山河大地似在为天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默哀痛息。群山沉默,万众追思,乐平里很静、很清、很澄澈,缓缓拾级而上,登临至顶,高大的屈原像沐浴在烟雨中,剑眉星目怒发冲冠,他佩剑昂首放眼南望,似在警示后人,尔辈必奋发图强以史为鉴,中华儿女必以守护家园为己任,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

拈一柱香,鞠躬叩首。

癸卯农历五月初五,华夏儿女与天地一同,祭拜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公丹心可昭日月,我辈必挺直脊梁,砥砺前行。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07-11 1 1 三峡日报 c261041.html 1 丹心日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