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在白洋工业园宜化氨醇项目建设现场,约2500名施工人员加班加点,进行最后的土建收尾工作。该项目预计今年8月30日设备安装完成,9月开始调试,年底前迎来试生产,届时将建成国内能耗最低的合成氨装置。
迈进宜化氨醇项目工地大门,首先跃进眼帘的是3个高耸的白色洗涤塔。这就是低温甲醇洗涤塔,是整个项目最高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装置之一。在厂区大道两旁,23个单体建筑全部建成,2个极具艺术设计感的圆形料场分外醒目,工人们已开始为它们盖顶。洁净煤就是从这个密闭储存场起步,进入生产环节,最终生产出合成氨。
“整个项目大大小小的设备有1215套,都已安装就位,消防水系统已投用,全场管道安装已完成了一半。厂区里的道路、水沟以及室内一次装修都已基本完成了,我们正发起最后的冲刺。”宜化氨醇项目副指挥长王雨介绍。
宜化氨醇项目是湖北新宜化工有限公司洁净煤加压气化多联产技改搬迁升级项目,也是宜化集团落实长江大保护,将猇亭园区整体搬迁至白洋工业园田家河片区的龙头项目。2017年,湖北宜化猇亭园区关停了22万吨合成氨,剩余33万吨生产线陆续搬迁,2021年,选址白洋工业园作为搬迁地址,复建相关生产线。去年5月,该项目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开工建设。
据了解,宜化氨醇项目装置规模达55万吨/年,采用行业最先进的德国曼透平蒸汽驱动空分、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等温变换、瑞士卡萨利氨合成、低压甲醇等先进节能技术,项目的自动化程度和绿色环保节能方面均得到提档升级,产品也将迭代升级。
“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水煤浆气化工艺,核心装置全部使用进口设备。合成氨装置可实现吨氨综合能耗降低至1190kg标煤,较传统装置吨氨原料煤消耗下降180kg、电耗下降1200度,年节约标煤11万吨,吨液氨成本下降约1008元。”王雨说道。
宜化氨醇项目科技感十足,实现了数智化转型。项目采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AR、VR技术构建数字孪生工厂,采用AI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推广机器人的各场景运用,逐步推进现场少人化与无人化,建成后可实现智能操作、自主运行、无人巡检,用工人数由1500人减少到200人左右,劳动生产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项目投产后,湖北宜化合成氨生产能耗水平将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可为下游磷化工产业和精细新材料产业提供液氨等基础原料,更为宜化集团后续精细化工及新能源产业奠定基础。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靳芝 通讯员 王建刚
短评
把握转型机遇 引领能效提升
合成氨、甲醇是传统高耗能产业,普遍存在能量转换效率偏低、余热利用不足等问题,先后被国家列入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重点领域。宜昌合成氨装置能力达256万吨,占全省的46.5%,某种程度上来说,宜昌合成氨能效水平直接关系全省能效达标。宜化氨醇项目采用世界领先水煤浆气化工艺技术,创新使用智能化技术辅助高效生产,建成后将实现吨氨综合能耗降低至1190kg标煤,吨液氨成本节约1008元左右,较好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持续推动久久为功。宜化集团把握长江大保护化工产业“关改搬转”机遇,开展合成氨节能降碳技改搬迁为契机,实施改造升级和技术革新,推进合成氨产业走上低碳化、循环化、高端化发展之路,将引领全省合成氨能效水平,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 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