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记者杨春艳、通讯员周维军)伫立江边,猇亭区南玻路至朱家港路段,一条2公里的滨江生态廊道,蜿蜒起伏,绿意葱茏,串联滨江最美风景。为保护长江,这条生态廊道几易方案,让这段生态廊道倍增“含绿量”。
据悉,长江生态廊道(猇亭段)综合开发项目是猇亭区政府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是一个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及城市更新为一体的区域综合开发项目,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建设。
“去年5月,我们进场施工,为更好推进项目建设,当年11 月成立了闽赣、华中区域项目部联合党支部。”7月17日,宜昌长江生态廊道(猇亭段)综合开发项目SG-1标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周维军向记者介绍,在联合党支部的带领下,项目部党员干部带头克难攻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因项目紧临长江堤角,按原设计方案,放坡就要开挖大堤。为让大堤少遭或免遭破坏,项目部多次研究讨论,优化方案,最终选择使用钢板桩工艺,这样不仅保护了原地貌,还节约工期1个月。
因濒临长江,项目所过地段地质条件稳定性不好,大多为粉沙土质。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又遇到“拦路虎”,道路穿过湿地,土壤含水量太大,开挖时渗水。项目果断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解决了此项难题,确保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城市施工受干扰大,特别是地下管线错综复杂,该施工区域也不例外,内有中燃管道、科兴燃气管道、氢气管道、国防光缆、110KV 高压电缆以及各类强弱电管线等,由于时间长久,导致产权单位也不能完全明确管线位置。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卢晓辉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同项目公司、产权单位、驻点指挥部联系沟通,提前编制国防光缆保护性施工和应急处置预案,经不断修改、完善,最终获得各方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