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记者谭强明、通讯员吴建林)7月12日,宜都市枝城镇洋津畈村山坡上的辣椒园,数十名村民正提着竹篮采摘辣椒。
这200亩辣椒园是村集体合作社去年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找村民流转的土地。合作社工作人员邓永玉介绍,原先这些地因为偏远零碎,村民不愿种而撂荒了。合作社接手后,变“小田”为“大田”,让土地发挥了更大价值。目前,洋津畈村通过龙头企业和村合作社,共流转了村里近2200亩土地,占到总耕地面积的六成以上。五组村民李德荣年初将自己的4.36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又在合作社里打零工,“每天务工能挣100元,每年还能得到3000元的流转费。”他说。
自从流转以后,土地耕种的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了,依托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病虫害减少,亩产量提升。目前,宜都已流转全域7.54万亩丘岗地,占总耕地面积的近四成。流转带来效益提升,到去年末,宜都村集体年经营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增至127个,其中百万元村就有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