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一顶“逃离城市”的帐篷,吃一桌地道的土家美食,看一场名为“宜昌晚安”的城市夜景灯光秀,在海拔1314米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郑家榜村犁弓子岩山顶之上的露营基地,与大自然牵手,享受美好的“诗与远方”。
2022年,毕海清放弃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靠肩挑背扛,一砖一瓦、一揪一土,历时近7个月,硬是亲手将犁弓子岩打造成网红露营基地。
靠着“美景+美食+露营”的全新体验,露营基地在网上“出圈”,武汉、荆州、荆门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有了像毕海清这样的“领路人”,小山村开始华丽转身,蝶变成山里人的梦想、城里人的向往。
返乡创业盘活山头经济
“将美景装进脑袋的同时,也要将长阳美食送到游客的餐桌。”8月2日上午,毕海清乐呵呵地为游客购买的山味、土货装车。
送别返程的游客,毕海清洗了把脸,整理好发型,便支起手机支架,又开始拍起了露营基地的宣传视频,“牵着心爱的人,看着绝美的景色,发一次傻傻的呆,看一场云海日出……”视频发布没一会,私信就开始频繁响起。
2020年,郑家榜村邀请毕海清回乡发展。家乡的诚意,加上怀乡之情,毕海清没有多作犹豫,决定放弃上海的工作返乡。“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爱往大城市跑,我想要做的是怎么在山里就把城里人的钱给挣了。”毕海清在内心定下创业方向。
犁弓子岩本就是一条户外旅游线路,平时就有周边城市的驴友到这里徒步、探险。山顶还有一处绝佳的观景点,清晨可见云海日出,夜晚能欣赏城市夜景。毕海清坚信,随着城市“避暑一族”越来越多,将这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打造成年轻人露营的根据地肯定能火。
说干就干。2022年初,毕海清动身前往宜昌、恩施等地考察学习,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为力求完美,从秋千、桌椅的搭建到青石板、石子路的铺设,毕海清都亲力亲为。仅用时7个月,毕海清凭一人之力完成了露营基地的基础建设工作。“游客过来玩,注重的就是细节,只有亲自动手,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毕海清说。
2023年4月,占地5亩的犁弓子岩露营基地迎客。开营首日,就被大量闻讯而来的青年游客“占领”,并快速火爆朋友圈。
“诗与远方”掀起露营风潮
“我在抖音上看到有人推荐,没想到宜昌长阳还藏着这么一处‘宝藏’,这么美的地方值得更多人知道。”从武汉专程过来露营的王先生一边感叹,一边用镜头不断记录着雨后才会出现的绝美云海,生怕遗漏一个瞬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吸引游客的不止于美景,还有来自大山里的土家地道美食。临近中午,长阳鼎锅被端上饭桌。锅盖揭开,鼎锅炖出腊肉的独特香气扑鼻而来,一口下去,唇齿留香,让游客们直呼过瘾。
露营基地里,夜晚也有属于自己的节目。宜昌城缓缓“亮灯”,天上星光闪耀,营地里篝火燃起,正式拉开了乡村之夜的序幕,一大批年轻人围着篝火起舞,欢笑声、歌声交织一片,沉浸在露营带来的快乐之中。
如何让露营基地从“爆红”到“长红”,让网络“流量”变成游客“留量”,毕海清不断更新思路。
为了增强游客体验,毕海清在自家的竹林铺设简易游步道,免费对游客开放。三四月这里能够体验到掰竹笋的乐趣,夏季这里能够在林间挂上吊床,独享安逸时光。他还计划增加集装箱客房、设置烧烤区域、新建小水果采摘园。不断来游玩的客人,唤醒了郑家榜这个沉寂许久的偏远小山村。
和美乡村打出“振兴一击”
家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青年人才更是关键力量。但毕海清却是犁弓子岩唯一的年轻人。
“从小我便生活在这里,那时家里条件不好,乡亲们的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看着村里留守老人和一眼望去荒废的良田,他打定主意,要让村子活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随着露营基地的红火,毕海清开始从村民家里大量收购山味、土货,鼓励20多户村民养起了土鸡。更是在自己的抖音中开辟了“美食频道”,帮着村民吆喝。接客量不断上升,他又鼓励就近的几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为了盘活闲置土地,毕海清主导村民将20多亩连片土地种起了更具经济价值的辣椒、四季豆等蔬菜。就在几周之前,在郑家榜村“两委”牵线搭桥下,高品质的高山蔬菜顺利卖进了县城大超市。
为了让更多“毕海清”留在家乡,郑家榜村不断想点子、出政策、搭平台,越来越多返乡青年乡贤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
郑家榜村九组乡贤邓世桥搞起了高山药材种植,广销多个地区;村一组乡贤郑志雄办起了精品民宿,吸引了八方来客;村7组乡贤刘燕妮做起了魔芋产业,带动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不少乡贤入选村“两委”或储备干部库。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乡贤共同发力。一人带一片,人人参与,共同缔造和美乡村。”毕海清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带头作用,激发乡贤返乡创业激情和对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帮助更多的乡亲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家门口致富。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然 通讯员 覃丹 李胤
现场评论 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走进长阳龙舟坪镇郑家榜村犁弓子岩露营基地时,毕海清正通过抖音私信收集游客对露营基地的改进意见。有人提议增加夜晚照明设备,他马上就记在笔记本上。毕海清说,创业之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从无人问津死气沉沉的小山头,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新乡贤毕海清正是这一神奇的缔造者。他用事实证明,每一处山村都有巨大潜力,释放乡贤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新的赛道上,创新创业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采访中,毕海清一共接打了8个电话,有咨询住宿价格的游客,有预订土味、山货的网友,有请他帮忙售卖土特产的乡亲。无论电话那头是谁,他都是耐心作答。他多次提及回报乡亲,发自内心地希望让自己的乡村早日振兴,百姓共同富裕。
乡贤是耕读故土的贤达之士,怀着一份浓浓的乡情,带动一地百姓,带富一方经济,是他们的心愿所在。
新时代的新乡贤,有能力,有活力,有想法,敢拼敢干,在各自的领域里独当一面,是乡村实现振兴的重要“乡贤力量”。
想让更多乡贤回得来、干得好、留得住,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更大舞台和更强助力,让他们在施展拳脚时后顾无忧。 ·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