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岗敬业,一心深耕职业教育,是学校公认的“老黄牛”;他学习不辍,钻研课堂教学创新,是同事眼中的“匠心人”;他以心换心,无私播洒爱与阳光,是学生口中的“军昌哥”。他,就是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师郑军昌。
深耕职业教育的“老黄牛”
开宜昌机电一体化学科先河
1987年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郑军昌毅然放弃留在武汉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宜昌,到宜昌市职业教育中心工作。
郑军昌一入校便被委以重任,着手主持机电一体化新专业规划建设。当时学校专业师资不足,设备设施短缺,年轻的郑军昌毫不犹豫,一头扎进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研究和规划之中。
由于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上世纪80年代初才逐步开始,专业规划所能借鉴的成果少之又少,但“拦路虎”并没让郑军昌止步。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到一体化的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技术的梳理,郑军昌日以继夜地翻查资料,琢磨规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郑军昌的努力下,新专业规划建设有模有样,为宜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开了先河。
上世纪90年代,宜昌市进行产业调整,机电一体化专业颇为抢手,专业教育提档升级迫在眉睫,郑军昌跃跃欲试。
劲往哪里使?踌躇之际,郑军昌听说世界银行有针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贷款项目。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郑军昌找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和同事加紧准备申报材料,争取资金组建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同时走访宜昌市多家电子公司,为学校电气自动化教学设备“化缘”,获得应用行业的支持。
郑军昌“钻天拱地”争取资金的办法有了实效,学校成功争取到了世界银行资助贷款50万美元,加上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配套资金及社会支持,学校添置了一批先进计算机、电气自动化教学设备,建成了当年宜昌中专学校一流的实训基地。
潜心课堂教学的“匠心人”
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2006年7月,宜昌市职教中心合并到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军昌组建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升格为三峡职院的机电工程学院。
怎么让学生爱听课、会听课?郑军昌想了很多办法,摸索创新了一套“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每堂课一半时间讲理论,一半时间用来实操,从手把手教学生接电线、焊元件、组装电器等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钻研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小灿(化名)对专业课十分排斥,成绩掉队严重。郑军昌耐心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课,充分发挥小灿喜欢动手的特点,经常鼓励其到实训室动手操作。一学期下来,小灿的成绩突飞猛进,多次在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毕业后,小灿成功被荆州市一家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录用。
为了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郑军昌开放实训室,鼓励学生每天19时到20时30分到实训室自习,自己则陪伴在旁,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
多年来,他教授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专业课,先后4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3项。截至目前,他所带的班级学生100%毕业、100%就业,学生受到华为等知名企业好评。
倾情关爱学生的“军昌哥”
立德树人培育“未来工匠”
从教生涯中,郑军昌曾多次担任班主任。面对机电工程学院学生规模剧增的实际情况,年近60岁的他主动申请担任2019级工业机器人1班班主任。
班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如何将班级拧成一股绳?郑军昌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干部,以点带面营造优良班风。
学生覃鑫热情开朗、雷厉风行,郑军昌推荐她担任班团支部书记,引领班级管理活力十足;班长黄帅锋,退伍后考入学校,思想品质好、管理能力强,学年成绩第一,后被推举为机电学院学生会主席。
在郑军昌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针对班上的特殊困难学生,郑军昌总是倾尽所有,送上爱与关怀。
学生小添(化名)的父母身体不好,家庭困难,刚入学时性格内向,英语偏科严重,担心不能毕业,一度萌生退学想法。郑军昌了解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聊天,利用课余时间从音标开始对他进行辅导,并为他申请了校级一等助学金。没了后顾之忧,小添努力学习,性格逐渐开朗,成绩一直位居班级前列,毕业时被华为直聘为技师。
为人亲和、真情关爱,郑军昌被学生们称为“军昌哥”。在他的带领下,19级工业机器人班成为学院全年级最优秀班级,先后获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廉洁文化主题班会”一等奖等荣誉。班上3名学生入党,3名学生入伍,3名同学升入本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郑军昌连年获得“机电学院优秀班主任”称号。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江山 实习生 胡小燕 刘锦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