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1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4版:专刊

挺膺担当建新区 乘势而上开新局

宜昌高新区奋力争当“双集中”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宜化氨醇项目年底前试产,将建成国内能耗最低的合成氨装置。 宜化氨醇项目提供

中储粮宜昌直属库项目一期即将投入使用

顺毅化工4期投产运行

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加速建设 冯晓芊 摄

欣旺达东风宜昌项目电芯车间工人正在调试设备 欣旺达项目提供

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新园区 宜昌人福提供

狮子坪隧道上方山体复绿

宜昌高新区,从开局看全局,新成绩单里有“形”有“势”。

9.4%、17.9%、26.2%……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增长速度均位居全市第一……这是一份优异的“期中答卷”。

今年以来,宜昌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工业强区作为第一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以大投资促进大发展。

8月5日,中共宜昌市委七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按照“城市集聚、产业集群、布局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要求,加快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发展质效。

宜昌高新区,再次站在高峰,也再次眺望新的远方。

聚焦“双集中”高质量发展,如何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东部产业新区”蓝图已定,如何将之变成美好现实?如何争当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努力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多担重任多作贡献?

“宜昌高新区将按照‘产业驱动,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产城融合’思路,谋划推进白洋园区建设与发展,与枝江姚家港片区实现‘两园联动’,促进白洋、猇亭、宜都、枝江一体化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编制东部产业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布局。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城市为载体,推动城市和产业共生共荣,致力实现功能合理匹配、产城深度融合。”宜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郭康新认为,从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宜昌实际来看,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统筹好“新老城区、‘三生’空间、产业和城市”这三组关系。

■东部产业新区

争当“产城融合”示范区 打造宜昌产业发展新引擎

——坚持产业先行、功能跟进、产城协同,统筹产城“双集中”高质量发展,引领东部产业新区开发建设,力争到2027年,白洋园区建设用地开发达到80%、工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基本建成产业发达、人气兴旺、生态良好的低密度、高品质现代化产业新区。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此,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东部产业新区重点集聚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等规模性制造业,打造宜昌产业发展新引擎。

在东部产业新区的建设中,在化工新材料产业形成中,白洋工业园的发展举足轻重。

今天的产业布局,就是明天的区域竞争力。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在白洋工业园,当时的口号已经变成了今天的现实。目前,白洋工业园推进的项目达到64个,其中,田家河片区46个,沙湾片区9个,善溪窑片区4个,新城片区5个。

作为宜昌高新区全面开发建设的片区之一,田家河片区正成为绿色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承载区,发展不断提速。宜昌高新区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成片拆迁、成片场平、成片配套,近三年已征迁土地1.6万余亩,开拓了一片广阔的产业新空间。

田家河片区,正依托邦普、宜化等一批项目,重点围绕磷基、氟基、氯基耦合循环发展,大力培育磷化工、氟化工、氯化工等3条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加快推动磷化工到动力电池、磷石膏到氟基新材料、氯化工到高端医药植保产品和电子化学品蝶变升级,力争到2027年底绿色化工产值达到2200亿元,形成环境优美、安全可靠、集约节约、工艺装备水平最高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示范化工园区。

在善溪窑片区、舒家嘴片区,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加快发展。在这片13平方公里的热土上,重点发展以化工、水电、航天及其他装备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正加快推动浙富控股机泵一体化水轮发电机制造项目开工建设,吸引上下游关联项目和相关合作企业跟进,力争到2027年底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突破150亿元,打造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新仓装新粮。经过一年来的加速建设,中储粮宜昌直属库项目一期即将交付使用,15万吨的平房仓将开始收纳新粮。去年7月,中储粮宜昌直属库整体搬迁项目落地沙湾片区,拉开了宜昌粮食产业园的建设序幕。

宜昌高新区前瞻规划沙湾片区产业发展版图,招引重大优质项目带动产业的加速聚集,加快物流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

5平方公里的沙湾片区,正依托白洋港,加快推进中储粮110万吨储备粮项目、安琪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引进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从粮食仓储物流到调味品、生物发酵、生物合成制造等终端产品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到2027年底,粮食精深加工产值突破150亿元,打造大西南粮食战略保障基地、长江流域最大粮食集散基地、全国重要粮食精深加工基地以及“宜荆荆”产品输出港、翻坝转运港、国际贸易港。

田家河片区供热中心项目顺利点火,武汉协和宜昌医院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东部产业新区,一批重大功能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功能配套正加快完善。

当前,宜昌高新区采取“区企联动、双手发力、盘活存量、撬动增量”模式,统筹推进田家河、舒家嘴、善溪窑、沙湾、新城五大片区开发,充分发挥“管委会+产投集团”联动优势,已经启动实施85个公建及基础设施项目;持续完善水电路气热污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武汉协和宜昌医院、白洋初级中学、峡州大道三期、安置房四期、市民中心、青春公寓、星级酒店;一纵一横骨干路网、“四水连通”及长江岸线综合治理等重大功能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互融共进。

■生物产业园区

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 做强做大生命健康产业

——坚持“产城融合示范区”定位,主动融入伍家组团、链接龙泉组团,建成产城融合、绿色低碳、人气鼎盛、生机盎然的花园式示范园区、宜昌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全国一流仿制药生产基地,力争到2027年常住人口突破8万人,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7月28日,全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改经验交流暨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宜昌召开。与会人员来到宜昌生物产业园,参观了城东U谷产业孵化器、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药物研究中心、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丁基胶塞车间。

8月5日,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召开,提出了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随之将重点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其中之一,开展产业布局集中行动,核心主城区重点布局生命健康产业;其中之二,开展产业裂变升级行动,持续发展壮大创新药、仿制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细分产业,做大生命健康产业,力争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生命健康产业是我省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我省将加快建设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流通一体化产业链条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医药产业板块,重点打造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葛店中国药谷、宜昌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基地。

抓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集群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彰显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2022年,宜昌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获批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作为宜昌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宜昌生物产业园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成长,构筑了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基础,逐步形成了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医药产业集聚区,培育了芬太尼系列麻醉镇痛药、酵母、药用级缬氨酸、异亮氨酸等一批优势生物医药品种。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重点构建全产业链条,宜昌生物产业园突出特色领域优势,市场主体得到融合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著。目前,园区已投产企业276家,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5家、规上服务业14家、限上商贸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瞪羚”企业4家。 在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一批龙头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也一路见证了宜昌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

宜昌生物产业园,正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宜昌人福、欣旺达、华强科技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及仿制药、创新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和科研孵化等生产性服务业,致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力争生物医药产值突破200亿元、新能源电池产值突破250亿元。

当前,生物产业园正不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积极对接高铁北站片区建设,加快生物产业园三期开发建设,推动园区向东拓展,打通毓秀路、合益路、花溪路北向延伸段等主干道,同步布局电力、自来水、蒸汽、污水管网等配套功能,力争3年内园区建设用地开发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时,推进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按照“右岸人城相融、左岸山水映带”理念,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建成长江最美支流,建成全国龙舟训练和赛事基地,引领带动柏临河沿线商业开发提速提效,打造“山为脉、水为韵、文为魂、人为本”的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范。

■东山园区

推进“退二进三”工程 三大主导产业领跑新赛道

——服从中心城区定位,主动融入西陵组团,重点发展科研孵化、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与西陵区、伍家岗区共同承载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宜居便捷、活力四射的时尚新城、科创新城,力争到2027年常住人口达到16万人,工业产值达到220亿元。

35年前,宜昌高新区挂牌成立,仅东山一个园区,面积10余平方公里。如今,东山园区由全省第一家自费开发区逐步发展成为宜昌主城区之一,工业产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区57%、82%。东山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省级以上双创载体分别占全区77%、81%、85%。

在东山园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正飞速发展,黑旋风锯业、长机科技、南玻显示器件、柏斯音乐集团等企业正扩规增效。在主导产业领域,培育了2个“全球第一”、4个“亚洲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5家,国际国内产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7家。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做强城市经济,促进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性升级。

谋势布局,迎着新的发展方向,东山园区确立新的时代方位,进一步优化升级园区规划,加快推进“退二进三”工程,重点推动低效利用土地企业退城进园,有效盘活闲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用东山资源存量撬动东部产业新区建设增量,促进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相适应、相统一。

——推动东山园区装备制造企业新项目、新生产线优先布局白洋工业园,推动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和临港装备重大项目落户白洋工业园沙湾片区,形成以白洋工业园沙湾片区为主、东山科技园为辅的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高标准谋划布局白洋工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打造东山园区、白洋工业园接续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重点发展科技服务、高端商贸、商务服务等领域,加快宜昌生物产业园发展研发创新、创业孵化、跨境电商等领域,谋划布局白洋工业园现代物流领域,打造以东山科技园为核心,生物产业园和白洋工业园多点分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为提升东山园区颜值、品质、形象,今年以来,宜昌高新区启动实施“五大工程”,即统筹实施绿化亮化美化、片区整体开发、交通路网升级、老旧小区改造、特色商圈街区建设。

15万平方米苏柏片区启动整体开发;2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实施……这些,只是“一年东山焕彩”进程中的几步。

东山园区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主干道路、重要节点绿化亮化美化提档焕新、提质焕彩;畅通内循环、提升外循环,城市交通路网不断升级。作为宜昌区域消费中心之一,宜昌高新区正推动特色商圈街区建设升级,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会展经济。

与此同时,加快完善园区体制。按照“机关服务基层、园区服务企业、街道服务群众”的原则,建立“园区办+街道”管理体系,调整优化街道设置,实行经济社会双轨管理。

东山正焕彩。到年底,东山园区将初步建成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宜居便捷、活力四射的时尚新城、科创新城,10余万居民的共同家园会越建越美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招商引资硕果盈枝,聚焦“3+2”主导产业,做深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确保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以上;

项目建设气势如虹,抓牢项目建设“生命线”,紧扣“三率两量”等关键指标,全力推进106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

科创培育日渐增强,核心区省级科创“新物种”企业达14家,累计培育高企2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3家,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12家;

……

起而行之,勇争一流。扛牢城区龙头应尽之责,彰显工业强区应有之为,提升新区开发应达之效,宜昌高新区扛责上肩,争先进位,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加速领跑之势,1条千亿级、3条百亿级产业链必然形成,一个产业新区必然崛起。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靳芝 通讯员 黎荣华 周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提供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08-21 挺膺担当建新区 乘势而上开新局 1 1 三峡日报 c264986.html 1 宜昌高新区奋力争当“双集中”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