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1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8版:工业

奋楫江海激荡绿色动能

——全市推进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夜幕降临,习习凉风里,霓虹斑斓的“长江三峡1”纯电动游轮启航,向全世界的游客展示着两坝一峡的壮美风景。

拥有232公里长江段的宜昌,是船舶制造产业发展的天然良港和优质基地,截至目前,全市船舶修造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9家,仅2022年打造各类船舶147艘,占湖北省造船量的50%以上。

近年来,全市在“长江大保护”实践中,深入实施“电化长江”五年行动,加快公务船、旅游车船、运矿车船、港口作业船舶电动化替代更新,积极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为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不断创新“绿”色方案。

数据显示,今年全市计划打造各类船舶150艘,其中新能源动力船舶50艘,纯电动船舶10艘。上半年已完成订单85艘,完工量5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51%,其中新能源船舶40艘。湖北宜昌船舶工业园区枝江、宜都、秭归、长阳四个基地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努力领跑“电化长江”新赛道。

高位推动,让赛道加速转换

枝江市七星台,宜昌船舶工业园枝江基地,橘红色龙门吊沿着岸线向远方伸展,一艘艘正在建造中的万吨巨轮映入眼帘。

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船舶“长江三峡1”、全国首艘油气双燃料三峡船型示范船舶“帆盛102”、全国首艘油气电三能源混合动力船舶“理航渝建1”、全国首艘LNG动力三峡船型示范船舶“长航货运2”、工信部汉江120TEU纯电动集装箱示范船“华航新能1”……一艘艘首制船舶在这里建成下水。

作为长江内河最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宜昌船舶工业园枝江基地不到3公里的长江岸线上,集聚了9家造船企业,其中5家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以来,园区9家造船企业共建造船舶101艘(含在建67艘),同比增长32%。其中,新能源船舶27艘(混动19艘、纯电动8艘),占比27%。

加快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是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现实需要,也是抢抓机遇、转换赛道、做绿产业的关键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调度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市工作专班统筹调度、挂图作战,按照2023年度“电化长江”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任务清单稳步推进。

链式发展,产业焕新,全市坚持以链式思维牵引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研究,编制产业链地图,稳步推进湖北宜昌船舶工业园区四个基地规划建设,通过延链强链补链,降本增效,有效提升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韧性。

截至目前,船舶制造产业招商专班共梳理目标企业66家,走访对接24家,达成投资意向17家。促成秭归县与常州智一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宜都市与深圳安易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吸引天海防务、无锡赛思亿、招商局工业集团、吉利汉马集团、比亚迪弗迪等行业龙头相继来宜考察洽谈。

四大基地,让发展更具活力

3月29日,秭归县与宜昌城发集团签约,在秭归建设三峡库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创新试点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总投资105亿元,计划分三期实施,开展绿色智能船舶设计研发、绿色智能船舶修造、绿色智能船舶配套等多板块建设,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利税5亿元。

随着“电化长江”的持续推进,新能源船舶面临巨大市场空间,以三峡集团、宜昌城发集团、宜昌产投集团和清江水务投资控股集团为主体投资建设的四个船舶生产基地已初步成型,宜昌绿色船舶产业已经悄然兴起。

发展空间有了,如何发挥主阵地作用是关键。针对枝江、宜都、秭归、长阳四地的产业基础和实际需求,全市加强统筹谋划,围绕各园区特色产业,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

枝江基地重点发展大型绿色智能船舶、混合动力内河货运船舶建造和内河船舶拆解业务。组织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整合现有企业形成1-2家集团企业,同时开展补链延链行动,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船舶舾装配套设备制造企业,打造船舶配套交易市场。

宜都基地重点发展绿色智能混合动力江海直达船及特种工程船舶制造、内河船舶维修拆解、船舶配套设备及零部件加工和综合服务等业务,主要承接达门船厂和宜昌船厂搬迁配套,开展宜都现有船企搬迁入园,招引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及产业链相关配套企业入驻。

秭归基地重点开展新能源船舶设计研发、修造、船舶动力电池生产和新能源船舶综合服务业务,计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计划投资20亿元,用于启动绿色智能船舶设计研发、绿色智能船舶修造、绿色智能船舶配套多板块建设。

长阳维保基地重点保障清江隔河岩库区各类新能源船舶的检测和维修服务,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大基地同向发力,不仅扛起长江大保护的宜昌担当,也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从修船、造船,到不断驶出中国首制、世界首制高技术船舶,“宜昌造”新能源船舶数量占全省新建新能源船舶的一半以上,全市正驶向内河流域绿色智能标准化船舶市场高地。

创新驱动,让产业动力更足

从传统制造迈向绿色“智造”,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以贯之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引领。

今年3月,由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和宜昌市船舶检验中心共同发起的国内首家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在宜昌成立,截至目前,工作室发布了6大类37种绿色智能船舶示范船型,已签约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将重点突破纯电动货运船舶技术瓶颈。

仅4天之后,3月29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三峡电能等单位科研团队为技术支撑,在秭归挂牌成立绿色智能船舶研究院。

今年以来,全市坚持创新驱动,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绿色智能船舶创新中心,开展示范船舶研发设计、特色船型标准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实训。联合湖北东湖实验室马伟明院士团队,就长江万吨级电动运输散货船舶产业化发展进行系统论证,从船舶建造、综合电力系统、电能优化配置、集装箱电池、码头建设等方面做好了技术准备,在技术标准上打造先行示范。

对于水上新能源赛道来说,漫长的长江航道上,新能源船舶的充电和换电,也是影响“电化长江”的重要因素。全市在商业模式上打造先行示范,以三峡集团、国网宜昌供电公司为投资运营主体,集中规划建设充换电站点并开展充换电业务,探索金融租赁、船货配套、“船电分离”等商业模式,从而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和场景支持。

不仅如此,全市还积极在应用场景上打造先行示范,重点打造磷矿短距电动船舶运输示范线(兴山峡口—枝城、宜昌云池—枝城/松滋)、电动旅游观光船舶示范区(两坝一峡、清江隔河岩库区)和宜昌区域内公务船舶电动化示范三大应用场景,其中磷矿短距电动船舶运输示范线由三峡电能牵头,计划年底开建4条升船机标准电动船型的磷矿运输船,力争明年7月首船下水。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循着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目标,宜昌聚力建设新能源船舶动力升级的标准输出地、技术创新地,全市船舶产业努力在新能源船舶动力升级方面抢占先机,向着加快长江航运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打造世界级宜昌奋楫前行。

三峡日报通讯员 经信宣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09-01 ——全市推进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1 1 三峡日报 c266233.html 1 奋楫江海激荡绿色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