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7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5版:专刊

绣出城市之美 治出幸福之城

——宜昌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以精细化管理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连夜对全城进行机械化清洗

更换新型井盖,守护市民“脚下安全”

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投运

标准化施工围挡成为靓丽风景线

改造升级后的葛洲坝步行街“颜值”焕新

全市开展城市环境治理百日攻坚行动

更换生态地铺石

执法队员冒雨清理树枝

推行公厕“驿站化”建改,让方便之处更方便

左:西陵区云集路“城市客厅”。右:夷陵区锦江大道“城市客厅”。

“前言”

一场暴风雨过后,满街树木倒伏,数个小时内就被清理;

演唱会、烟火晚会后的下半场,有人熬夜清扫,还以干净的街道;

汽车轧过井盖,不再“哐当”作响;

五八花门的建筑围挡,摇身一变,成为街头风景线;

背街小巷,空中蜘蛛网不见了,曾经“脏乱差”的卫生死角也不复存在;

闹市区的停车场,泊位变多了,进出场更便捷……

生活在宜昌的你是否在不经意间感受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欣喜之余不禁感慨:城市变美了、变靓了,更宜居了。

“幸福”已然成为宜昌的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点点滴滴变化的背后,是宜昌城市管理工作持之以恒的投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举措正如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映照在市民的心坎里、口碑中。

美出新“高度”

打造“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

初秋的傍晚,云集路上,夕阳的余晖给高大的建筑物镀上了一层金色,也洒在了洁净的沥青路面上。沿街店铺比邻而立,风格统一的门头牌匾下,或洋溢着文艺范儿,或散发着潮流气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这几年云集路的变化很大,沿路走来令人赏心悦目,累了就席地而坐,衣不沾尘,路边的箱柜、杆件、井盖、雨篦、标示标牌等城市家具风格统一,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擦拭保洁。”老宜昌人王爷爷告诉记者,之前云集路上的建筑外墙大多褪色、破损严重,商店的广告牌匾也都风格各异,严重影响街道美感,如今,家门前道路景色的变化让他每天都能注视很久。

同样的“美”也发生在夷陵区的一角。走进夷陵区“城市客厅”内的朝阳公园,只见这里满地绿草如茵,一丛丛色彩缤纷的花朵点缀其中,硕大的“5210”景观小品占据着公园里的“C位”,人行道、配电箱、垃圾箱都被装点上了夷陵文化元素,景观步道、公厕驿站、停车位一应俱全。

夜幕降临,锦江大道上美食商业街夜市的“烟火气”渐渐被点燃,街道两侧的临街商户经营秩序井然,电动车有序地停放在指定位置,摊主的叫卖声、食客的交谈声此起彼伏,眼花缭乱的美食让人味蕾大开。

西陵区云集路和夷陵区“城市客厅”示范区的建设,让两条兼具交通主干道和主要商业街双重功能的街道持续散发魅力,也正是宜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的生动写照。

今年,市城管委指导各县市区遵循运营前置、艺术前置思路,按照“物之美”“净之美”“景之美”“治之美”的“四美”要求,坚持整体性、统一性、功能性、亲民性、实用性、艺术性“六性”原则,通过共同缔造打造了一批席地而坐、坐享其美、乐在其中的“城市客厅”示范区。

漫步于如今的“城市客厅”,已呈现出一派人、城、景、业互动交融、生态环境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白天,市民们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城市客厅”健身散步、对弈切磋;晚上,则在净美宽阔、舒婉如绵的草甸上席地而坐,尽享天然氧吧带来的纳凉祛乏之便。

为永葆“城市客厅”的青春魅力,让城市环境更优、面貌更美、气质更佳、品质更高,今年,宜昌继续全力推进“清违行动”的查漏扫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24次集中拆违专项行动,累计拆除2800多处、近26万平方米的违建。“清违行动”让城市之美触手可及,在刷新“颜值”塑造城市形态、改善环境的同时,也于细微处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品质与气质,为市民带来更多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随着“清顶、净面、美楣、畅路”专项整治的持续开展,全市7016处、4.4万平方米违规广告和招牌的拆除,悬在头顶的安全隐患消除了,城市天际线变得更加清爽靓丽。

走在宜昌街头,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标准统一、造型美观,有着各种文明标语的围挡,遍布宜昌的大街小巷,传递着宜昌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热情,展现了宜昌人干事创业的激情,更为市民的美好生活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底色。

管理见“精度”

“绣花”功夫瞄准城市治理难题

每天清早,天未大亮,一辆辆高压冲洗车、多功能洗扫车便整装出动,开始了一天的机扫作业。随着这些车辆缓缓驶过,路面上变得纤尘不染。

近年来,宜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全市以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环卫精细化作业力度,突出重点,精准发力,通过推动环卫作业“一体化”,做到“一把扫帚扫到底”、环卫保洁无盲区。常态化开展“城市大刷洗”“搬家大扫除”行动,持续落实“六净五无四不见”工作要求,实现“路面见底色、设施见本色、花草见原色”,使城区市容更加整洁更加优美。

为做好第十四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努力打造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9月初,城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启动了“保节庆、迎国庆、靓环境”城市环境治理百日攻坚行动,重点对主次干道、商圈夜市、交通场站、公园广场、重要景区、宾馆酒店、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铁路沿线、进出城通道等区域进行全面整治。

大街区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从“面子”到“里子”,在积极塑造城市新面貌的同时,宜昌用“绣花”之功,将精细管理的触角向城市每个角落渗透。

“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整洁平坦,杂乱无章的架空线缆规整入地,还增加了绿植景观和休闲座椅,商业街整体环境变好、变美了,看着都高兴。”谈及小区旁这条背街小巷的变化,家住鑫苑小区的高阿姨说话间透着掩饰不住地开心。

从以前的“小挤乱”到现在的“宽敞亮”,西陵区经过五个月升级改造,让葛洲坝步行街重焕生机。如今,包括葛洲坝步行街在内的34条背街小巷正华丽转身,城管部门按照“五美”(市容美、设施美、生活美、生态美、人文美)“六化”(地面硬化、墙面美化、空地绿化、管线序化、垃圾净化、照明亮化)标准,坚持“一街一景”,深入实施“净美街巷”行动,通过挖掘街巷文化,不断丰富生活场景,让背街小巷成为市民生活休闲地、文化传承地、网红打卡地。

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宜昌紧紧围绕“扩面提质、减量增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夯实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体系,7月1日,对宜昌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天,在正式运行10年、累计无害化处理270万吨生活垃圾后,孙家湾生活垃圾填埋场启动临时封场工作,不再接收生活垃圾,城区生活垃圾全部运往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宜昌城区生活垃圾处置进入到了“零填埋”时代。

而在位于猇亭区孙家湾的宜昌市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伴随着市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即将运行,宜昌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进一步完善。至此,城区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已全部建成,为垃圾分类处置提供了强大支撑,“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集、运输,末端分类处置”的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管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同样是精细化管理城市的一大法宝。

“中南路与桔乡路口车行道井盖破损,存在安全隐患。”9月17日15:46,市民周先生通过“宜昌市民随手拍”将这一幕拍了下来上报平台,令她没想到的是,当日18:45,他就收到了“随手拍”平台反馈的图片,此处破损路面已经修复完毕。

为更好推动城市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弥补城市管理盲区和执法力量有限的“短板”,城管部门通过“宜昌市民随手拍”小程序,将涉及城市管理的4大类13项问题,全部纳入宜昌市区县一体化城市管理指挥协调平台,建立起了问题上报、处置、反馈、监管等环节闭环处理流程,截至9月19日,已发现、受理、解决城市管理问题27万件。

民生显“温度”

做好城市“大管家”

“出门在外最怕内急找不到厕所,没想到通过厕所速查的微信小程序,就能一键导航轻松解决如厕的‘关键小事’。”

9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宜昌开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游客王华在享受着宜昌美丽风光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带来的舒适与便捷,“干净整洁,没有异味,配套设施人性化,也很暖心。”

今年,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的民生温度,市城管委推出了“厕所速查”小程序,精准定位城区800余座城市公厕,让市民“方便”之处更方便,同时,还不断探索公厕服务新形式,积极推行“驿站+公厕”的多元化服务综合体模式,在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打破了市民对厕所“脏、乱、臭”的固有印象,让城市服务驿站成为集休憩、公益、便捷、应急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城市共享空间。今年各县市区将完成公厕建改35座,配建城市服务驿站30处。

城市的变化不仅是看在眼里,更体现在脚下、地下。

在伍家岗区沿江大道亚栈路口,曾经500平方米的街头小广场焕然一新,麻白色调的生态地铺石,一改往日人行道步砖灰头土脸的沉重印象。据介绍,此处小广场是宜昌生态地铺石试点区域之一,使用的是经高温烧制的陶土生态地铺石,其仿麻石表面技术,能有效预防雨雪天气导致的行走不便问题,人们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早高峰,东山大道上车流如织,一辆辆汽车驶过窨井盖,安静而平稳。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窨井盖不仅数量庞大,还涉及供水、排水、通讯、电力、燃气等多个领域,为守护好群众“脚下的安全”,近年来,宜昌城管部门对全市主次干道(路段)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行动,将跳响、下沉的窨井盖全部更换成宽边防沉降新型井盖,彻底解决了井盖跳响、破损、沉降、位移等问题。

“人行道变成了停车场,让人往哪里走?”“人行道本是专供行人通行的道路,而现在却被各类机动车占着,走路都得绕着车走!”曾经为缓解停车难,城区的部分人行道上被施划了停车位,如今这些路段车流量和人流量急剧增长,道路空间受到了挤压,不仅挤得行人难落脚,还破坏了路面设施,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对此,市城管委组织各区城管部门对影响行人通行、不满足设置条件的人行道停车泊位进行排查摸底并逐步取消,现已清理取缔不规范道路停车泊位52处、368个。在取消部分道路停车位的同时,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今年全市已累计新建停车场52个,新增停车泊位9748个,除此之外,还通过加大停车资源共享力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非工作时段共享,开展公共停车泊位优惠共享等方式,缓解停车压力。

改善城市环境、描画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位……宜昌在城市管理细节上费尽“绣花”心思,下足“绣花”功夫,一针一线从细微处塑造出靓丽的城市容颜,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郑璐 刘巍 实习生 席琴娜 通讯员 邹文强 乔渝峰 宋江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09-27 ——宜昌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以精细化管理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1 1 三峡日报 c268466.html 1 绣出城市之美 治出幸福之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