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03日
星期二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2版:要闻

五峰:“以奖代补”激活共建共治力量

“社区建文化广场,居民享幸福生活,这件‘暖心事’可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上!”近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长坪社区居民陈永惠对社区新建的“以奖代补”文化广场连连称赞。

今年以来,五峰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运用“以奖代补”理念推动“共同缔造”工作走深走实,先后落实奖补资金280万元,实施7个共同缔造项目,惠及群众近700户2000余人。

赶情修路:峭壁上开出“幸福路”

“唐培满捐腊肉一块,出资1000元,余申红捐洋芋一袋、腊肉一块……”这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赶情单”,正是五峰镇小河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动员群众出资出力参与公路建设的生动写照。

“沿路34户村民可都指着这条路运肥卖茶哩!”小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金波指着山头近600亩的茶园,回忆起过去肩挑肥料,翻山越岭卖茶的日子,很是唏嘘。

2022年初,村民谭本汉决定带头改变这种现状,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大家不等不靠、投工投劳自己建。

“有条件的三五百捐,手头紧的就送来米肉菜,不做摊派,全靠自愿。”谭本汉说,大家一呼百应,不仅山上常住的9户一致同意修路,已经下山安置的村民也纷纷捐资捐物。

一时间,村民们自发筹集资金6300元,爱心人士捐款捐物2.3万元,驻村工作队争取帮扶资金5万元,义务投工投劳40余人。4个月的时间里拓宽道路约3公里,新修道路约200米,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奖补资金30万元。村民们一锤一锹,肩挑背扛,在峭壁上开出了一条“幸福路”。

建言献策:深山里建成“连心路”

“我们受到共同缔造理念的启发,在广泛调研、征集民意的基础上,达成连户路共建共识。”后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启波似乎找到了村庄善治的“金钥匙”。

后河村全境皆山,四组水滩头段至今有约6公里连户道路未打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雪天结冰凌”的出行情况让村民苦不堪言。

“我来出工整路基,我来出钱买水泥,我来供饭搞后勤……”一场屋场院子会上,村民们纷纷献计出力。

村民主动谋事,班子靠前扛事。由村“两委”牵头协调,受益农户积极配合、投工投劳,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5万元/公里的奖补资金,鼓励农户共建共管。

有了奖补政策带动,群众自发集资约2万元,投工投劳30余人,历时3个月拓宽公路约3公里,“头疼路”变成“连心路”。

“共同缔造引领,以奖代补助力,为我们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提供了良好范式。”五峰镇党委书记李辉介绍。

建章立制:好经验固化为新机制

小河村、后河村实施的“以奖代补”路,是产业路,更是民心路,在群众赶情修路的创新探索中,五峰镇全域深化“以奖代补”体制机制创新工作雏形初现。

全市共同缔造和深化实践活动工作开展以来,五峰镇主动领题,创新破题,对先行先试的小河村以奖代补工作进行提炼总结,县财政局出台“以奖代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推动形成适用于全县的可复制推广经验。

在提炼个性做法的基础上,五峰镇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谋定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惠农服务、文体活动、基层社会治理等6类共同缔造项目,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分类统筹,成立基建、环保、产业、服务、文体和综治等6个专业化社会组织,将每位村民编入一个或多个组织,制定工作章程和议事规则,保障群众有序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

“共同缔造要深入,体制机制先管总。”吴先涛坦言,在县委实践活动专班的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多番调研、多轮研判,先后召集碰头会6次,对方案内容、工作重点、实施路径等进行细化优化,总结出一套符合镇情、适用全局的社会治理新路径,实现了“以奖代补”项目的全闭环管理。

【经验启示】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面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产业发展等诸多难题,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行“以奖代补”新机制,既破解了资金不足难题,更从深层次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其共同缔造的成功实践表明:一是要激发农村党员的身份意识,让其自觉成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的骨干;二是必须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真正的主体;三是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秉喜 通讯员 黄青青 杨海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10-03 1 1 三峡日报 c268784.html 1 五峰:“以奖代补”激活共建共治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