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邓羽琴 时刚 揭兴伟 刘晶晶 高炜
金秋9月,宜昌市2023年秋季“人才专列”开赴武汉理工大学。96家优质单位,超半数岗位年薪10万元以上,最高可享一次性发放30万元生活补贴……一系列亮眼条件,吸引了2000余名学子进场求职。
不止武汉。这个秋天,宜昌“人才专列”还将陆续开往湘西、渝东及云贵、东北等地,以满满诚意礼敬天下英才。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今年已在西安、兰州、重庆、武汉、荆荆恩等地高校开展巡回招聘活动60场,接收简历4.5万份,达成就业意向1.35万人。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宜昌持续升级人才新政,聚焦拔尖创新人才、聚集新生代劳动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才聚荆楚”“技兴荆楚”“楚大厨”等工程,全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引凤来宜,打造高质量就业“目的地”
8月份刚入职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顾小松,正加紧熟悉新的实验室工作环境。他来自湖北随州,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水生生物学专业,曾任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去年7月,顾小松通过“2022年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湖北宜昌行活动”到访安琪。“安琪是全球领先的酵母公司,我的研究方向正是基于酵母基因编辑的合成生物学,二者非常契合。”今年博士后出站后,安琪成为他“最好的就业选择”。
如今,顾小松住进公司提供的免费过渡性住房,吃上免费工作餐,还通过“宜才码”微信小程序申请认定为宜昌市的D级人才,可陆续享受到30万元生活补贴、10万元购房首付款补贴券、配偶协调就业等政策福利。
“宜昌充满活力和包容性,尤其渴求人才、优待人才,为我减少了后顾之忧。”谈及未来,他充满期待。
来自武汉的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冯佳丽也将宜昌视为就业“目的地”。
“在校期间,专场招聘会、入企体验等各类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求职机会。”去年6月,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进校园开展招聘宣讲,冯佳丽与人事专员现场沟通企业文化、招聘需求和福利待遇,经面试获得实习机会,并于今年毕业后顺利转正入职。
以好政策引领人才,宜昌“不遗余力”。近年来,宜昌持续举办“330”人才日活动,真金白银派发“人才大礼包”,“宜才码”9大类15项人才服务不断迭代升级。
今年,宜昌进一步推出“1+4”人才政策3.0版,在人才对象上实现了从博士到中专(技校)全覆盖,在各类奖励补贴标准和资金投入保障上已经达到现阶段最高水平,确保人才引得进、育得好、留得住,全城重才敬才爱才迎才蔚然成风。
真金白银,集聚创新创业“强磁场”
9月26日,在宜昌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园,26岁的韩桢睿正精心打磨课程,筹备公司的首场直播。
时间回溯至2021年,韩桢睿从武汉传媒学院音乐系毕业,在武汉工作期间偶然接触到老年音乐教育,由此萌生创业想法,却苦于场地、资金、政策等多种限制,迟迟无法起步。
今年,返宜过年的韩桢睿报名参加了“高校学子看家乡”实践体验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人才政策后,他当即决定留下来,于3月成立宜昌市鹿鸣科技有限公司,深耕中老年人兴趣课程知识付费领域。
为获得启动资金,韩桢睿根据相关政策在“市民e家”线上提交申请后,从汉口银行成功办理一笔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3年内免利息,让我暂时不用背负贷款的压力了。”他说,公司入驻创业孵化园后,房租、水电、物业等费用全免,又省下来一大笔运营成本。
毕业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荆州人谢飞同样享受到全方位的创业扶持。2021年,谢飞集结一支有互联网行业工作经验的“90后”团队,创立宜昌柒言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外包业务。同步入驻市人社部门扶持的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微特智慧谷,享受房租、物业费用减免政策。
“在微特智慧谷,我们可以和园区内的企业共享技术设备和市场资源,还能接受免费的创业指导。”谢飞说,在园区服务专员的全程指导下,公司于2022年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5万元,切实缓解了初创期资金紧张的问题。
近年来,市人社部门探索企业主导共享共创大学生创业孵化模式,组建在宜高校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创聚宜昌智创团,开发创业担保贷款“1300系统”,对大学生扶创实行标准化创建、差异化服务、动态化管理、一体化发展。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宜昌正集聚起创新创业的强大“磁场”。
技能培训,撑起产业发展“新天地”
在柏斯音乐集团宜昌三盈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3岁的工人陈志强聚精会神地操作,一块块鹅耳枥板材在他的巧手下,变成一根根三角琴止音器单品。
“这套加工工艺现在只有几个人能熟练操作,稍不注意板材就会报废。”言语间,陈志强满是自豪。
2008年中专毕业,陈志强即进入三盈乐器工作。“刚开始进公司,我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人,做些辅助打杂的工作,经过公司专业培训才慢慢入行机械木工。”陈志强说,公司通过邀请学校老师线下讲课、线上学习、师带徒实操等形式不断提升工人能力。
如今,陈志强已顺利取得中级钳工证书,厂里的钻、切、铣、刨等10个类别的130台设备他都能“玩得转”。
在宜昌三盈乐器制造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不止陈志强一人。“近三年来已累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437人次,已有191人取得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认定证书。”公司培训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工代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多项人社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已建立起一支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匠人才队伍。
“做原味肥鱼火锅,一定要把握好火候……”9月22日,在兴山县春山晓月酒店,当地几十名学员围在宜昌聚翁职业培训学校讲师、聚翁楚宴店厨师长黄军华身边,听他讲解传授宜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原味肥鱼制作技艺。
师傅传技认真,学员学技专注,气氛热烈融洽。在接连3天的“楚大厨”培训中,学员们共学习了原味肥鱼火锅、姜辣鲍鱼、滋味油爆虾等十道佳肴的烹饪要领和技巧。
近年来,我市把“楚大厨”培训当作促进楚菜创新发展和餐饮行业提质发展的重要契机。自“楚大厨”培训工作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2个班级合计1001人的注册开班学习任务。
高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队伍的优秀代表,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今年以来,我市通过“聚焦产业、依托行业、服务企业、优化专业和促进就业”,着力提升补贴性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适应性,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得到有效缓解。
就业
今年以来,新增高校毕业生在宜就业创业3.52万人,同比增长21.02%。
创业
全市新增返乡创业3843人。截至目前,共为67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81万元。
培训
截至8月底,全市完成补贴性培训人数3.8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586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609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2%。
自“楚大厨”培训工作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2个班级合计1001人的注册开班学习任务。
贾瑞:增加行业交流机会,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贾瑞自大学起开始尝试多种创业项目,逐渐瞄准电商赛道,于2018年创立湖北万塔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宜昌市西陵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目前主要在拼多多、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从事化妆品经营。2020年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2万元。
“电商是新兴行业,我们的团队也很年轻,希望有更多行业相关的沙龙活动,增加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贾瑞也表示,除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之外,希望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让公司必要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田维乔:加快产教融合,培育本土人才
田维乔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从事智能制造行业,2018年携团队回宜,创立宜昌祈泰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数字化工厂、机器人仿真及智能装备等业务。2022年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5万元。
“智能制造行业十分需要人才,因此我们今年尝试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涉及课程共建、实习就业等方面。”田维乔说,公司近年来持续吸纳应届大学生就业,希望能与宜昌更多的高校合作,培养本土化新型技术人才,打造本土智能制造规划团队。
胡素云:拓展技能培训的广度
今年33岁的胡素云,2014年从老家鄂州来宜后,一直在宜昌工作生活。2020年8月,她通过招聘进入东土科技工作,在公司的大力培养下,踏实肯学的她也快速成长。仅仅3年,她就从制造业“小白”成长为带着8名徒弟的班组长。
胡素云说,公司很人性化,只要用心学,就能学到很多新东西。“公司根据岗位特点,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从最基本的认识元器件到插件、补焊,再到目检、点胶、分板,我会的工种也越来越多。”
对于今后的培训,胡素云也提出了建议:“目前公司培训内容多是因岗位而进行,主打专而精,希望能扩展培训的广度,让工人能学到更多岗位的技能,成为‘多面手’,以适应更多岗位的需求。”
陈本菁:希望培训能够更加常态化
陈本菁是国贸大酒店副厨师长,9月刚在聚翁胜利三路店参加“楚大厨”培训。两天半的培训,让他受益匪浅。
“这种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很好。”陈本菁细数了自己的收获:“一方面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楚菜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宜昌地方风味的精髓,另一方面也学到了陈香牛肉等10道美食的烹饪技巧。”
“今后我要取长补短提高烹饪水平,也希望能多举办一些类似的培训活动。”陈本菁高兴地说道。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邓羽琴 时刚 揭兴伟 刘晶晶 高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人社局、市商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