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通讯员 茶言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土家小伙陈赤清,从“三个木桶”起步,做成“行业翘楚”,他说,这离不开大山里不起眼的五倍子“疙瘩”。
2004年,在外从事五倍子产业的陈赤清回到五峰,用三个大木桶,开启一个全新的产业。“当时五倍子最有价值的成分就是其中的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单宁酸的提取比较简单,就是让它溶于水,然后提出就可以了。”
但也是在那时,陈赤清深深地感受到,木桶作坊式生产只是权宜之计,五倍子产业的竞争力还是在科技。“在短暂积累后,每年都要花费六、七十万元用以外出学习,后来在研发上的投入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陈赤清说道。
在上游原料种植端,赤诚生物持续对五倍子“树、虫、藓”三要素开展基础研究,通过人工集约化繁育倍蚜虫,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推广“人工挂袋和自然迁飞相结合”专有技术,将“野倍”变“家倍”, 单产最高达到420kg/亩。
在下游生产研发端,赤诚生物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持续推进研发技术创新,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品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其单宁酸、没食子酸、鞣花酸等系列产品走出海外,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公司被评为全国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协会+倍农”的基础上,赤诚生物以五倍子基地建设为核心,探索出“林药蜂”立体产业模式,倡导村民在倍林下种植药材,周边配套养蜂,在五峰全县20个产业村发展标准化倍林基地2.53万亩,走出了一条国土增绿、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2019年,五峰“林药蜂”产业融合发展减贫模式入选 “110个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2021年,以“林药蜂”为重要转化模式,五峰被授予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