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立了劳务公司,我从原来自己找活干到现在公司派活干,务工机会多了,就业地点近了,时间也更灵活了,现在我们3个联建村800多村民都加入了劳务公司。”谈起鸣凤河流域高宝衡联村劳务公司,刚刚结束务工的远安县花林寺镇高楼村村民文静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区域化党建质量提升行动,聚焦乡村振兴、流域综合治理、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推动组建147个产业片区、流域单元、园区商圈楼宇等功能型联合党组织,推动组织联建、资源聚合、区域统筹,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
组织联建聚合力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整合区域资源。
“童庄河流域内有王家岭、擂鼓台、邓家坡、熊家岭4个柑橘亿元村,我们通过成立功能型‘大党总支’强化抱团发展,集中争取产业配套项目资金600万元,联农成功打造种植基地6000亩。”秭归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傅少蓉介绍。
产业片区抱团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趋同、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原则,宜昌市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柑橘、茶叶等8大农业产业链,推动成立了79个片区功能型联合党组织。
流域单元一体建。我市依托流域水系,先后打造沿香溪河农文旅融合、沿沮漳河现代农业、沿清江牧旅融合、沿渔洋河茶旅融合4个流域党建示范带。突出上下游贯通、干支流联动、左右岸协同,推动组建起45个联村党委(党总支),覆盖292个村级党组织。
园区商圈联合建。聚焦推动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全市打造8个产业园区党建联合体,完善建立楼宇商圈商情地图、需求资源项目清单图、党建引领发展体系图“三张图”,打造15个楼宇商圈党建综合体。
功能联通强引力
“双湖村在技术管理和信息资源上具备一定优势,我们与石匠店村共享实用人才、种养技术、销售渠道等资源,推动了两个村互动交流,以强带弱。”谈到功能联通的好处,枝江市董市镇双湖村—石匠店村联合党总支书记方亮深有感触地说。
充分发挥区域化联建党组织功能作用,宜昌市完善建立“五联”制度,保持原党组织所在行政区划、组织设置、自治主体、财务管理、考核奖惩“五个不变”,明确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产业联营、资源联享、治理联动“五联”任务,推动联建党组织抱团共赢、协同发展。
目前,宜昌市已健全县级党委审批备案、定期联席议事、动态跟踪调度、聘任发展顾问四项机制,组织开展联席议事270余场次,组织党员活动390余场次,整合资源助力48个联建议事厅、103个党群服务站提档升级。
效益联享激活力
我市始终把强党建、优治理、促发展作为联建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持续推动资源要素下沉集聚,激发区域协同发展活力。
“全镇17个村(社区)按3条流域成立3个党总支,通过整合资源争取共同缔造项目18个、资金168万元,全覆盖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325户群众户均增收1.1万元,17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205.8%。这都是联建协同发展的成果。”谈到效益联享激发出的发展活力,兴山县水月寺镇党委组织委员钟梦感慨万千。
围绕建强基层支部,我市先后组织615家帮扶单位,结对包联了147个联建党组织、592个村级党组织,通过大带小、强带弱,助力90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以联建党组织为支撑,推动成立经济联合社、妇女联合会、志愿服务队、老年协会等各类组织329个,组织开展联建区域内培训交流、议事协商、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630余场次。全市围绕联建片区产业发展、流域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产业集群等实施项目236个,撬动各方资金8450余万元,推动76家产业基地提档升级,今年上半年全市村均经营性收入达13.89万元。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秉喜 通讯员 陈桢 谭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