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善国 通讯员 邱天星 张朝军
编者按
群山层峦尽染、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颇具地方特色的乡村广场,村民们三五成群跳着广场舞、下着象棋……行走这个美丽乡村的每个角落,无处不是一派“村在景中驻,人在画中游,处处皆笑语”的和谐景象。
“霜降”前后,“宜昌和美乡村”采访组走进“湖北美丽乡村”夷陵区樟村坪镇黄家台村,探访这个散落在大巴山脉群山间的“和美村落”的行进路径。
10月的夷陵区樟村坪镇黄家台村是一幅流光溢彩的五彩画板。
漫山遍野的红叶,错落有致的民居,鲜花点缀的广场,怡然自得的村民……目之所及,无处不是一个“湖北最美乡村”奋进的身影和铿锵的步伐。
内强外联 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就不可能有黄家台如今这番模样。”采访中,黄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郭道明反复强调集体经济在黄家台乡村振兴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仔细盘点这个村庄的崛起路径,方知郭道明所言非虚。
5年前,黄家台没有自己的村办集体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改善民生福祉等事务全需向上伸手或靠几家域内采矿企业“施舍”。因缺钱,以致许多美好的愿景都停留在纸上。
2019年,黄家台村决心发展自己的村办企业。村“两委”班子号召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资500万元创立了村集体企业——宜昌市兴台建设有限公司,并依托矿产资源优势,承接境内矿山地面基建工程及运输业务。
次年,村里组建运输车队,将运营车辆由1台发展到100余台。当年,车队累计运输矿石60余万吨,实现纯利润200余万元。
去年,村办企业实现收入3000余万元,利润300万元,跻身全区规模工业企业之,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黄家台村始终坚持企地共建,与属地矿山企业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村两委班子不遗余力支持村内企业发展,协助企业协调地矿矛盾,对新进矿山企业及基建矿山,村里多方整合资源,协助推进企业建设用地及其他相关手续的审批。
矿山企业也积极反哺地方建设,先后安排500余村民进矿就业。并每年为村级民生项目建设提供支持资金近300万元,支持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逐绿而行 “高山经济”风生水起
乡村和美,仅村强显然不够,关键还需民富。黄家台深谙此道。
为此,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黄家台充分利用海拔高、日照长、雨量充沛的独特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反季农业。
采取“村支部 +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发展特色产业。
秋笋是黄家台村独有特产,每年9至10月上市,口感鲜脆,是不可多得的山珍。村里积极动员群众大力发展秋笋种植,先后发展种植秋笋200亩。今年200亩秋笋喜获丰收,首批采收的秋笋被客商抢购一空。
针对村域植被茂盛,蜜源丰富的村情,村里通过多方考察学习,聘请专业人士到黄家台村实地考察后,发展中蜂养殖。通过3年的发展,养殖中蜂200群,做到31户脱贫户全覆盖,解决60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55岁以上的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黄家台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肥沃、气候温润,适宜药材种植。为此,村里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模式,赴安徽亳州考察中药材种植,引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种植理念,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几年来,先后发展木本、草本中药材500亩。
今年,村里60多种植户种植的150亩白及喜获丰收,仅此增收300多万元。
此外,村里还引导村民发展高山民宿等清凉产业,多渠道、多门路助农增收。
逐绿而行使得以种养为主的“高山经济”风生水起。去年黄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82元,远超全区平均水平。
和美共建 倾情缔造富美山乡
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缔造和美乡村仅实力强产业旺显然不够。
黄家台村坚持乡村软件硬件建设两手抓。一方面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自2021年来,争取省级美丽乡村奖补资金,统筹整合资金1000万元,先后推进庭院美化、道路亮化等21个民生项目落地建设,使得昔日深山村蝶变为今日湖北美丽乡村。
另一方面,黄家台村强化乡村治理,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因矿而兴,因矿而困”,这是黄家台村的一个缩影。黄家台村矿产资源丰富,境内运营矿山企业5家。在得益于矿山经济带来红利的同时也经受诸多社会问题的困绕。早些年,村内地矿矛盾尖锐,企业与村民之间冲突不断。
如何营造村干部安心、企业安宁、村民安生的企地共建环境?
村“两委”提出了依法治村的理念,在村内搭建民主法治示范创建平台,树起法治文化牌、悬挂法律法规知识灯箱,建成法治文化十里长廊、建好法治文化墙,铺好普法宣传一条路,建成法治文化广场,引导村民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实施者和有力促进者。
采取一杆旗、一徽章、一承诺的“三个一”方式,送党员代表进党校学法,分批次送村民到许家冲党校学习达240余人次,着力培育“法治明白人”。
2021年,黄家台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红利共享 “幸福村落”款款走来
白露过后,黄家台村3组村民王德炽买来菜种,准备将村里分配给他家的1分菜园种上蔬菜。
“有了这块菜地,我们三口之家日常蔬菜不用再买了。”王德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块菜园是黄家台村利用废弃河滩整理出来的。和王德炽一样分到菜地的还有从山上异地搬迁下来的34户村民。
这34户搬迁村民之前还分到了村里为他们建起的2层小洋楼,让他们告别了隔路、缺水之苦。
这是黄家台坚持和美共建,红利共享,倾力建设幸福村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黄家台坚持村民共谋共建,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村级发展中来。通过屋场会、代表会多种形式,了解百姓诉求,切实解决民生难题。
去年,投资近260万元,对西岔河小区公路进行改道,解决了该小区汛期行洪安全隐患。投资150多万元在5个生活小区建起污水微动力处理设施,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完成241户改厕行动,并出资成立专业垃圾清运队。
今年,村里投资50多万元建起吴家台百姓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针对易地搬迁村民没有菜地的诉求,村里投资近50万元,开拓荒地,为34户搬迁户解决生活园田问题。投资60多万元,沿公路沿线架设智能化太阳能路灯。投资近100万元,建成蓄水池,解决了200人安全饮水问题。
村集体企业每年拿出50万元利润为村民分红,拿出20多万元为村民发放福利物资,对脱贫户、特殊困难户、困难党员及老村干部进行重点帮扶。
如今,黄家台实现公路硬化、路灯照明、5G网络、自来水、庭院绿化户户通、亮、美。一个村域经济实力强劲,村容村貌靓丽,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村落”正款款走来。
走进黄家台
黄家台村位于“高山明珠”樟村坪镇的西北部,辖区面积25.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79人。村落总体呈西高东低地形,最高海拔158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白芨、柴胡、香菌、木耳、薇菜等珍贵食材药材,以“基地+景点+产业”的模式发展本村特色产业秋笋、中药材。
境内磷矿、硫铁矿等矿产总储量达1.5亿吨以上,磷矿企业等7家。
近年来,在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断努力下,黄家台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落实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主线,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实现村内经济发展村集体收入达300万元,实现人均收入23565元。
黄家台名片
·国家级民主文化法治示范村
·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湖北省宜居村庄
·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
·湖北省省级生态村
·宜昌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宜昌市绿化美化先进单位
·宜昌市市级平安村
·宜昌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
基层心声
“穿针引线”织牢党群关系
黄家台村党支部书记 郭道明
农村基层工作千丝万缕,纷繁复杂。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到基层工作了,真正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基层是各级政府政策落实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面临的问题特别的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要有更高的要求。
对于身处最前沿的基层党员干部这根“针”,通过穿针引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着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这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
要想作为一根能穿线的针,这根针首先要有针眼,那就是能够正确面对、准确地把握和落实“上面千条线”——各项政策,就是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各部门的具体要求,当作一种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为百姓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服务工作。
通过我们基层工作人员的宣传和引导,使老百姓能够理解和支持国家建设和大政方针,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
要想作为一根能引线的针,还要求这根针要有针尖,就是能够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贯彻“上面千条线”的各项政策。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真正地把群众的事作为第一重要的事。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提高工作执行力,从而切实实现政策性和群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完美结合,实现“上面”政策和“下面”执行政策的和谐统一。
我们还要做一根正直的针。“一根针”是代表党与群众直接交流接触的群体和桥梁,倘若出现弯曲、折断,必然会出现软弱涣散等不正之风,出现一系列腐败现象和行为,使党的形象受到损害。因此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要做一根正直的针,真正发挥基层工作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确保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切实的落实,切实为百姓做好各项服务。
本版图片由黄家台村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