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阳市玉泉街道办事处焦堤村三组,小小红薯摇身一变,成了撂荒地里的“金疙瘩”,帮助焦堤村村民找到一条致富路。
此前,因年轻劳动力流失、农民缺乏种植技术,土地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等原因,久而久之,村里的部分土地就被撂荒了。为了发挥“撂荒地”的价值,村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旋耕机整理土地,将原本杂草丛生、闲弃荒芜的土地变成良田沃土,用来种植红薯。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自从引进红薯脱毒种苗到村里种植,村里的“撂荒地”不仅得到充分利用,农户也实现了增收。
村民刘祥玉说,村里发展红薯基地,我们得到实惠了,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当阳市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毛红云将其中的“脱贫故事”告诉记者,揭开了焦堤村脱贫致富的“财富密码”。他说,过去这些地块有的是撂荒土地,有的零零散散,东一块西一块,我们今年把红薯基地选在这里,把土地集并便于机械化操作,土地付给农民租金。对于脱贫户,今年免费给他们发放了红薯苗,教他们红薯种植技术,高价收购红薯,让脱贫户增加收入。
聚鑫薯业和广东省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精选优良品种,连片规模种植。因红薯颜值高、口感香甜,达到外贸出口的检测标准,红薯远销加拿大、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
随着红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展,土地流转越来越多,“荒地”成了“宝地”。村民们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的租金,还能在红薯基地里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红薯种植业是当阳的特色产业,当阳市制定了红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红薯加工龙头企业的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扶持合作社的人才培育和电商销售,并实行扶持种植技术培训、基地设施建设等政策。
同时,当阳市还成立了宜昌市甘薯产业协会,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互联网+红薯产业”网销平台,实现多层次、多模式的产业融合模式。通过实施省级红薯产业专项,建设项目区优质红薯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今年,当阳市出台了《2023年产业帮扶政策实施方案》,根据帮扶政策,监测户每自主种植一亩红薯,经验收合格后可享受每亩500元的产业补助,最高可补助1500元。此外,还为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农户的薯苗种得下、产量上得来,更确保红薯能卖个好价格。
玉泉街道工作人员郑芳港说,焦堤村三组实施的红薯脱毒育苗基地建设项目,立足当地红薯种植产业,建成后可全面提升红薯品质,大幅提高产量,解决当阳1.8万亩左右红薯标准化种植基地的苗源供应问题,让种植户增产增收,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实现了红薯产业向种苗段纵向延伸,完善了产业链结构,提升了产业链价值。”
目前正在建设的红薯种苗繁育基地,一期建设主要用于红薯育种,项目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和三期项目将用于研学和仓储运输,投产后将分别为清溪村、百宝寨村、焦堤村带来可观的项目收益。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尤蔓 通讯员 颜青云 唐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