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不幸的,但因为你们,我变得幸运了!”11月1日,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同时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两名患者,同日顺利出院。临走时,他们向医护人员表达了自己最诚挚的感谢。
这是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自2022年8月12日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肝、肾移植执业资格以来,开展的第8次器官移植手术。
两例肾脏移植手术同时进行,两位受捐患者又同日顺利出院,这既是本地区器官移植技术的新突破,更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中的新佳绩。
2小时手术精细“换肾”
两名患者同获新生
接受肾移植的两名患者,都是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登记肾移植的等待受者,常年饱受透析之苦,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幸运的是在10月12日,他们得到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成功匹配到肾脏的通知。当晚,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叶啟发教授团队指导下,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病区主任陈晓波为首的肾移植团队精心配合,两台肾移植手术同时展开。
“滴、滴、滴……”心电监护仪的声音在宁静的手术室里回响着,每一声都是生命跃动的美丽音符。肾脏移植团队首先进行供肾修整术,然后熟练地完成了肾脏动、静脉血管以及输尿管膀胱吻合,2小时后, 两台肾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并获得圆满成功。
“跟通了电似的,血管一开放,移植肾脏马上变得红润饱满,很快,第一滴尿流了出来,这说明异体肾脏功能启动。”陈晓波感慨,从捐献者器官摘除到器官运输到移植医院、以及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整个过程用时约10小时,经过器官获取及器官移植2个手术团队数十名医护人员一夜鏖战、密切配合,让2名患者重获新生,没有辜负捐献者的大爱,供体医院和移植医院多个科室无私奉献、高超技能、团队风貌都在这个夜晚得到充分体现。
术后科学管控
悉心守护生命之光
手术的成功让整个团队松了一口气,但他们仍不敢掉以轻心,肾脏移植的患者术后在接受抗排斥、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血压等治疗和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严密监测下,顺利闯关,并恢复良好。
在陈晓波看来,肾移植手术的成功只是新生的开始,术后医患的密切配合,定期随访、患者的自我管理等都是保障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医院为此也建立了肾移植术后出院回访制度,以科学规范管理肾移植患者,呵护患者移植肾功能,减少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陈晓波还将开展两项活动。一是组织本地区肾移植病友进行交流互动和健教科普活动,让他们更好了解自我护理知识,并分享保健经验。二是与周边县市区肾内科医师及透析病友进行交流,为有需求的透析病友提供信息咨询和帮助,助力他们早日实现肾移植梦想。
器官移植在“生”和“死”之间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让更多患者求生的希望得以实现。
不断强化学科建设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从精确的术前评估、精密的手术规划、精巧的术中操作到精细的术后管理,都体现了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在器官移植的综合救治水平,这与医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密不可分。
医院泌尿外科始终以微创技术为特色、以泌尿肿瘤规范化诊疗为重点,并不断加强临床研究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医疗技术先进、亚专业齐全、设施完备、融医教研为一体,且能辐射渝东鄂西地区的优势学科。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微创外科适宜技术推广培育基地”、“外科基础技能提升项目市级培训基地”等称号,是三峡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
在强大的学科实力支撑下,2021年6月7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平台在该院落地。2022年5月6日,器官移植随访门诊挂牌。2022年8月12日,获批肝脏移植、肾脏移植执业资格。
“我们的最大心愿,就是让更多患者实现‘家门口移植’。”院领导颜克钧说,“接下来,医院将以肝肾器官移植为抓手,建好建强属于本地区的器官移植中心,着力提高器官移植水平,不断改善患者在器官移植后的长期存活以及生活质量。”
三峡日报通讯员 喻伟 韩毅 / 文 成莹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