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9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3版:要闻

守正创新 融合逐梦

——全市新闻战线举行“记录时代声音 讲好宜昌故事”分享会

11月8日,全市新闻战线“记录时代声音 讲好宜昌故事”分享会暨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活动举行。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11月8日,全市新闻战线“记录时代声音 讲好宜昌故事”分享会暨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全市新闻战线的新闻工作者代表,分享了他们创作新闻精品、宣传城市品牌、讲好宜昌故事的心得体会。

过去一年,宜昌市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妙笔书写时代,为宜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板凳男孩”“冒险雷探长”《长江之梦》《游zi归》等一批融媒精品火爆出圈,既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展示了真善美,又对外讲好了宜昌故事、塑造了城市品牌。

过去一年,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大力攻创新闻精品,创作出一批广受读者好评、备受专家肯定的好作品。

今年,宜昌20件新闻作品获得第四十届湖北新闻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11件、好标题奖2件。

远安“板凳男孩”方宇翔火爆全网

远安县融媒体中心 梅俊

今年8月下旬,远安“板凳男孩”方宇翔以平衡车代替双腿,与同学一起参加军训的短视频在网络刷屏,感动亿万网友。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及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等省市媒体通过全媒体平台报道“板凳男孩”方宇翔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中央网信办全网置顶推介方宇翔。方宇翔参加军训短视频全网传播量超过10亿。

在内容传播上,“板凳男孩”呈现出两方面特征:一是短视频引爆,多形态传播形成热点话题;二是上下联动媒体融合,声音叠加让传播力倍增。

“板凳男孩”方宇翔为何能火爆全网?人物标签众多,话题具有社会性;紧贴当前热点,符合主流价值观;全媒体广泛宣传,引发强烈共鸣。方宇翔事件对于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启示是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传播手段,做好上下联动。

躬身入局,是破局的唯一方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 周泉

《千里探秘宜昌故事》是一个以“冒险雷探长”为IP核心的城市品牌宣传视频作品,也是《lu城计》的“开篇之作”。

2022年12月,《千里探秘宜昌故事》正式开机。2023年5月9日,在宜昌城市品牌推广周开幕式上,《千里探秘宜昌故事》全网首映。

据不完全统计,发布1个月《千里探秘宜昌故事》在全网(阅读/观看量)超1200万人次,其中《lu城计》抖音号发布的上集《寻源谜踪》观看量超127万人次。

核心团队成员王国宇认为,破局之“破”一定备尝艰辛,还需莫大的勇气和毅力。

我的感受是要在实战中才能实现跨界转型,自我成长。破局之“破”,是高效高质的系统协作,实现“1+1>2”。“围观”与“组队”,是截然不同的成长路径。破局,需躬身入局。

核心团队成员张元媛的感受是破局之“破”,是不循常法,同时还要善于借力,要通过实战完成人才队伍结构转型。归根到底,转型在实干。

揭榜挂帅助启航 长江之梦歌未央

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 刘璐 戴维 丹蕾

李明敏

《长江之梦》是一次融媒体宣传行动,12集的声音纪录片是核心产品,图文+视频+活动+国际传播的立体化融媒宣传是延展。我们选择12种长江的声音为线索,讲述12个时代命题。陈铎、敬一丹、李立宏等12位著名演播艺术家动情讲述他们的长江之梦。

长江之梦,是我们的融合之梦。我们融合联动15家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媒体共同创作,融合打破的不仅仅是地域的局限,还有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湖北之声、宜昌广播、电视、报纸共同协作。

长江之梦,道出了每个普通人的幸福之梦。这一年,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大江儿女在融媒体行动的感召下,加入长江之梦。我们还制作了延展文创产品——《长江之梦》声音日历。

目前,《长江之梦》声音纪录片,仅在“学习强国”平台就创造了超过260万次的播放量。声音纪录片也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第二季度创新创优节目。

“宜”线牵得游zi归

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 张向阳

从2010年起,每到端午佳节,台湾彰化、宜昌秭归两地屈氏后裔都会相互“走亲戚”“串门子”,共祭先祖屈原、共话深厚情谊。

今年6月16日,来自台湾彰化的屈金泉等18名屈氏后裔回到令他们魂牵梦绕的故土,再赴“端午之约”。

多年来,关于海峡两岸屈子后裔的报道,是三峡日报的重点选题。今年端午节,三峡日报编辑部“来电”工作室以屈金泉老人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创意微电影《游zi归》。

我们聚焦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以及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两大活动,以参加龙舟世界杯的宜昌年轻队员和台湾籍年轻人为创作蓝本,讲述两人在备战备训龙舟世界杯期间发生的系列故事,展现当代年轻人在老一辈影响下,对端午传统文化在情感认知上的变化,共同用心传承、弘扬。

微电影首发后迅速掀起分享转发热潮,截至6月30日,该短视频全网传播量超过2400万,成为端午现象级作品。

中心大局是攻创精品的“新闻富矿”

《纯电动游轮在宜成功首航》主创团队

长江大保护生动的宜昌实践是报道创新的根本来源。去年3月29日,“长江三峡1”号首航仪式在宜昌举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几个重要信息:一是全球载电量最大的游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电化长江”的重要探索;二是三峡集团、宜昌城发集团等实施主体。这是我们做好报道的基础。

敏锐的新闻嗅觉是报道创新的核心动力。我们发现“全球载电量最大”这一核心信息,在此前报道中均没有交代依据,便第一时间致电宜昌城发集团技术人员,这个结论有何凭据?他们告知是查询中国和世界主要船级社统计数据得出。在首航仪式上,我们采访了中国船级社宜昌分社总经理徐俊杰,以准确的信源证实“全球载电量最大”可靠性。

高效的团队协作是报道创新的重要保障。前端的采访为报道的推出打下了基础,后方的版面编辑、值班总编及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领导对稿件进行审核把关。

一场跨越23年的光明接力

《“中国无偿捐献眼角膜第一人”向春梅 的母亲复明》主创团队

1999年,湖北天门籍大学女教师向春梅因病在深圳捐献眼角膜,成为我国无偿捐献眼角膜第一人。她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给一位阿婆和另一位来深务工的年轻少女,令两人重见光明。

82岁的王兰英是向春梅的母亲,后来跟随大女儿在宜昌五峰定居。2022年,她因为患有白内障,几近失明。

姚晓明博士是当年为向春梅做摘除眼角膜手术的眼科医生。23年后,得知王兰英患有白内障,他立即赶赴宜昌,亲自为老人做白内障复明手术。

家住贵州铜仁松桃县的秦慧芬就是当年在深圳务工的年轻少女。当得知姚晓明找到向春梅的母亲后,她和丈夫驱车600多公里从贵州赶到五峰,热泪盈眶地跪在老人家面前,感恩不尽。

3分47秒的稿件于7月6日17点在宜昌广播新闻中首播,7月7日7点在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湖北之声《湖北新闻》播出,随后央视网、南方都市、长江云、文明深圳等全国多家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转发。

草木虫鱼鸟兽 亦是生动精彩

《探江》系列报道主创团队

2022年3月,我们决定做一组以中华鲟保护日为节点,报道形式为报纸+微信+视频,讲述长江宜昌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故事的报道。系列报道以“江阔凭鱼跃”“百兽啸山林”“天高任鸟飞”“草木自吹香”为主题,分别对应鱼、兽、鸟和草木四个角度。

采访得到了中华鲟研究所、大老岭保护区和三峡植物园的大力支持,稿件中披露了详实最新数据和众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让读者跟随文字、视频和图片进入了一个三峡地区野生动植物的世界。在制作版面时,美术编辑将搜集到的近30种鱼的珍贵图片按生活水层制成画卷,手绘动物图片让报道增色不少。其中“百兽啸山林”的报纸版面获得了湖北新闻奖二等奖。

复盘这组报道,我们认为,在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背景下,类似素材比比皆是,只要能敏锐发现,找到好的切入口,讲好故事,打磨好稿件,关于长江大保护的报道大有可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赵璟一 整理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11-09 ——全市新闻战线举行“记录时代声音 讲好宜昌故事”分享会 1 1 三峡日报 c272057.html 1 守正创新 融合逐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