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时刚 邓羽琴 郑健捷 刘晶晶 高炜
记者观察
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如何实现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宜昌将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基本需求,从“医、食、住”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精准施策,让全市老人晚年生活有盼头、有甜头,也让高质量、更贴心的养老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在养老服务中心闲话家常,在“幸福食堂”里享用美味三餐,在互助照料中心看书画画,在老年大学课堂里吹拉弹唱,碰上身体不舒服还有“家庭医生”上门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家门口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正为宜昌的老年人提供到身边、入心坎的服务。
“乐”在家门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养老”
“双眼视力还可以,稍微有点干眼症,平时还是要注意。”11月2日上午,在点军区桥边镇位于珑湾小区的广化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联合爱尔眼科开展的健康义诊活动火热进行,67岁的梅昌枝仔细聆听着医生的嘱托,笑着不住点头。
“刚不久开展了重阳节活动,又组织了手工制作,今天又有义诊,活动不断,我们也跟着享福。”梅昌枝说,自从今年9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后,小区老人们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牌,每天的生活都过得有滋有味。
中午时分,不远处的幸福食堂,饭菜飘香,红烧鱼块、肉沬鸡蛋、清炒大白菜、大骨萝卜汤等菜品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色泽诱人。老人们自觉排队根据需要打餐。
“幸福食堂的开办切实解决了我家的后顾之忧。”45岁居民王先生说,平时他们两口子都要上班,父亲年纪大了,一人在家做饭不便,以前都是他们头天晚上提前做好,第二天中午让父亲热一下,但热饭菜、洗碗、收拾也很麻烦。
“有了食堂,每次我在微信群看了菜谱,电话点餐,工作人员免费送餐上门,让父亲在家幸福养老。”王先生说,食堂饭菜价格很实惠,60岁及以上老人1荤1素只要8元,最贵的2荤2素1汤只要12元。
吃完饭,老人们纷纷回家休息。15时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多功能活动室再次变得热闹起来,老人们聚在一起拉着家常,打着扑克,欢笑声不断。
广化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汪小珑介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今年初,聚焦老人们“养、食、居、安、乐”的养老需求,经多次调研、走访并积极向上争取,在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支持下开始建设居家养老中心项目,打造集老年学校、共享书吧、健身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等5个功能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在今年9月完成项目建设,经过试运营后于10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
据了解,占地约400平方米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由第三方公司负责运营,打造有梯度、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供给,为社区及周边小区1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室内保洁、清洗洗浴、物品维修、安全服务、教育培训、托老服务等9大项56小项“一站式”方便可及、优质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其公共活动空间也面向社会老人开放,托起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稳稳的幸福”。
“养”在村里,农村互助照料中心成“幸福驿站”
“周爷爷,你这步棋下得好啊。”“快来快来,我们这一桌还缺人。”……11月2日,在伍家岗区伍家乡联丰村农村互助照料中心,爷爷们三五成群享受棋牌趣味,奶奶们围桌而坐闲聊家长里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联丰村有常住居民2560人,其中60岁以上415人。今年8月,该村村委会将位于城东花园小区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改建为农村互助照料中心,设置日间休息室、文化娱乐室、书画阅览室、健身康复室等功能室,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原来的活动室有点小,不通风,也没有厕所,实在是不方便。”77岁的居民李玉英说,村委会积极征求意见,将使用频率最高的文化娱乐室扩大至100平方米,配备8套桌椅和1个直饮机,更新照明、空调等设施,并规划建设卫生间,改造成效正合老人们的心意。
举行健康讲座、组织免费体检、开放“向日葵亲子小屋”、举办老年人桥牌邀请赛……如今,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李玉英几乎每天前来“报到”,她还义务接过钥匙,承担起周末为中心开关门的责任。“我喜欢和大家一起热闹,做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56岁的代仁珍退休后则在联丰村农村互助照料中心迎来了职业“第二春”,再就业成为专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维护环境卫生及日常管理。
“我住得近,上下班都方便,平时工作压力不大,闲下来还能在健身室跳跳舞。”代仁珍笑着说,既提供服务又享受便利,每月还有工资,生活更加充实了。
联丰村党委书记冯清介绍,下一步将加快建设幸福食堂,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康复理疗指导,并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持续推进农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依托互助式养老模式,打造老年人专属的“幸福驿站”。
“学”在社区,老年大学让“夕阳”也“青春”
11月3日,记者走进西陵区西峡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四楼,西峡社区老年学校“美好舞蹈班”课堂正在进行中,一群神采奕奕的阿姨伴随音乐《我和我的祖国》起舞。
西峡社区老年学校自2023年2月完成设施提档升级,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以来,根据社区老年人需求“点单”,开设书法、舞蹈、健身、太极拳等11门适老化课程。
今年61岁的舞蹈班班长高为华是老年学校旗袍班、舞蹈班、礼仪班的学员,去年进入老年学校学习。“退休了不只买买菜做做饭,也要提高自己的精神需求。老年学校的课程让我们女士更‘精致’,更有精气神,展现老年人风采。”
76岁的徐安琼在50岁时从西陵区人社局病退,她告诉记者,加入学校对自己身心健康起了很大积极作用。“自从在老年学校练习舞蹈、礼仪以来,每天漂漂亮亮地练舞、社交,心情好,身体状态自然好了。”
乐天溪镇老年学校2015年成立,是夷陵区成立最早的乡镇老年学校,除镇级学校外在陈家冲、瓦窑坪村、朱家湾村、王家坪村还下设4个教学点,7年间累计服务老年人6000人次。今年,将学校迁至交通更为便利、人口更为集中的八河口集镇中心,目前新校区已投入使用,开设了智能手机、书法、舞蹈、民乐、普法、门球等多项特色课程。
“在智能手机班学会了手机缴费等基本技能,方便了生活,也学会了拍摄剪辑视频。”71岁的刘传惠说。她还开设了自己的微信视频号,除推广学校课程外,还在视频号分享反电诈等知识。
宜昌市老年人超过100万人,对老年教育、文化活动有较强需求。市委老干部局实现老年大学向基层延伸,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基层老年学校,满足居民群众文化养老新需求,凝聚基层社会治理银发力量。
群众阅卷
陈华:希望食堂饭菜品种更丰富
家住珑湾小区的65岁居民陈华和老伴,在点军区桥边镇广化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业后,成为幸福食堂的常客。“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都是我们两人吃饭。以前做饭很麻烦,常常要忙半天,两个人又吃不了多少,现在有了幸福食堂,让我们没了买菜、洗菜、做饭、洗碗的烦恼,价格也实惠,确实方便了许多。”陈华说,目前幸福食堂周末不开,希望今后周末也能够运营,以方便更多像他们这样的老人,还希望饭菜更可口些,菜品种类更丰富些,让老人们更好地乐享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周功杰:希望幸福食堂早日开始运营
76岁的周功杰2013年入住城东花园小区,从前主要与好友在小区内的凉亭或露天场地进行棋牌娱乐和健身锻炼。随着联丰村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建成,他从室外走向室内,不再担心风吹雨淋会限制活动空间,也享受到政策宣讲、健康指导、图书阅览等更多服务。
“我年纪大了,自己买菜做饭很不容易。”周功杰表示,中心的幸福食堂已经挂牌,但是还没有正式开放,希望可以早点投入运营,最好价格实惠且菜品丰富,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
望开莲:希望开办更多适老化课程
现年75岁的望开莲2015年就进入乐天溪镇老年学校开办后第一届老年班学习,目前学龄已经有9年。
望奶奶表示,加入门球班接触了门球这项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认识了一帮球场上的老朋友,收获颇丰。但是镇里门球场场地和设施有限,希望能改善配套设施,促进场地提档升级,发挥老年协会自治组织作用,规范课程管理,让更多老年人加入其中,让老年群体能在乡镇把门球运动传承下去。同时,希望老年学校扩大师资库,增加抖音直播带货、普通话学习等更多适老化、满足乡镇老年人需求的课程。
部门答卷
社区养老服务
今年来,全市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8个,幸福食堂42个。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已达到100%。
农村互助照料
今年来,完成省民政厅支持农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项目24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及农村幸福院823个,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可达到63%以上。
老年教育
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成市级老年大学1个,县(市区)老年大学9个,乡镇(街道)、社区(村)老年学校213个,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老年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