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78岁的曾令龙把家里用了上十年的板车卖了。
曾令龙世代居住在远安县河口乡双坪村山岸子。山岸子面积约0.5平方公里,却密密麻麻居住着147户居民。新旧房屋林立、巷道曲折狭窄,每到收获季节,村民只能先用三轮车把粮食运到村口,再转到板车上拉回家。几乎家家都有板车,村民的汽车也只能停在村口。
2023年7月,山岸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启动,拆除闲置的土坯房、开辟公共活动场所,硬化道路、规划水系,山岸子在共谋共建中日日刷新。
150多间杂屋,成了村民的心病
山岸子自明朝起就热闹非凡,历史超过500年,是当地最大的聚居点。
“多年来建新未拆旧,老旧的土坯房和现代化的楼房挤在一起,大部分巷道宽不足2米,进出都靠板车。”双坪村村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陈俊开门见山,山岸子又被称为“板车巷”。
曾令龙说,稻谷和玉米运到家里相当费力,只能用板车一趟接一趟地拉。孩子们的汽车,还没开到过家门口。
改造的呼声从未停止。2023年初,陈俊召集村干部和人大代表商议后,一致同意对山岸子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
消息立即在村民中炸开锅:
“早就该整了,搞好了孩子们开车回家也方便。”
“怎么整我不管,但别想占我家一分地、一尺房!”
“祖祖辈辈几百年都没解决的事,这次能干成?”
村民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陈俊调查后吓了一跳:整个湾子危旧房屋、路边栏圈、杂屋超过150间。园田、房屋、杂屋、道场犬牙交错,邻里关系也是错综复杂。
很多人心里没底。
17次屋场会,打开村民的心扉
陈俊不信这个邪。
村干部和人大代表分片召开屋场会,讲生活的不便、讲未来的规划、讲改造后的愿景。陈俊说,明白了村里是动真格,村民们也激动起来,关注的焦点渐渐从“改不改”转移到“怎么改”上来。
关系协调是最先遇到的问题。
曾令国和曾郭敏是几代人都不说话的邻居。过去,曾郭敏的杂屋建在曾令国大门口,曾郭敏的大门口堆放着曾令国的柴火。通过多次调解,二人慢慢放下了陈见,一起将杂屋和柴火清理,腾出的地方交由村委会统一规划。
湾里的变化点燃了村民参与的热情:这里最好栽棵树,那里可以建个小广场,村口应该放个地标……出点子、提建议成为屋场会的新主题。截至目前,村“两委”共召开屋场会17场,收到村民意见建议21条。
11月10日下午,记者在山岸子看到,村里的堰塘边已拆出了一块600多平方米的空地。“这里原来有七栋废旧房屋,拆除后将增设文体设施,大家都盼着能有一个活动场所。”河口乡人大主席徐国红说。
3张公示榜,见证村民的心路
今年初,陈俊等人大代表将“关于改善双坪村一组人居环境的建议”带到了远安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受到高度重视。当地相关部门将山岸子纳入全县整治计划,并落实了项目资金。
上级有支持,村民的热情更高。在山岸子中心地带的一面公共墙上,张贴着三张布告——双坪村(山岸子)环境整治村民捐护捐物公示榜。
上面写着:“曾红圣,200元”、“杨万军,200元,小瓦4000块,猪槽1个”、曾健平,100元,坛子2个,石磴1个”……
曾令龙家门口的停车位已经基本成型。他的老伴非常高兴:“这下车子可以直接开进来了。”为了配合线路改造,曾令龙主动要求把电线杆安置在自家附近……
村“两委”组织村民公开推选的五名“巷长”、七名“团长”,分别带动主要村巷和片区的群众,积极参与房屋拆旧建新、道路改建、垃圾处理等工作。
人心齐,泰山移。昔日没落的老村湾正由内而外不断散发着勃勃生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万龙云 通讯员 黄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