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宜昌市儿童公园改造升级项目总平面图方案公示,年近“七旬”的儿童公园迎来新生。回望历史,始终矗立在宜昌核心区的儿童公园,以丰富的阅历映射出时代风云变幻,独特的魅力不仅涵养宜昌市民的幸福血脉,更是见证了城市向着“世界级”演进的脚步。
建园:见证变迁的西陵公园
公园是观察一座城市历史变迁的窗口,东起夷陵路,西至培心路,南靠云集路,北临近西陵一路的宜昌市儿童公园,原名“西陵公园”已经鲜为人知,了解其前身“宜昌公园”的更是寥寥无几。
据《宜昌年鉴》记载:宜昌公园“园内建有亭台楼阁,种有花草树木。板桥流水,环绕点缀其间。东头一座戏楼建在水上。”1926年12月,北伐军攻下宜昌后改名为“中山公园”,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山公园”连同宜昌在炮火中焚毁殆尽。
新中国成立后,打造市民精神乐园成为迫切追求,1954年7月,宜昌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提议兴建西陵公园。1955年,6815平方米的荷花池开始兴建,池中建有两层八角的怡心亭,以及亭与两岸相连的九曲桥。1957年兴建小型滑冰场,1972年兴建动物园,1983年兴建盆景园、环翠酒家等游览、服务设施。1982年至1983年,公园内增设宇宙飞船和双人飞天两台大型游艺机。
“西陵公园”的建设,让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956年,西陵公园正式开园,首次在园内举办菊花展览,展出品种20多种、1000余盆。1959年公园被评为绿化先进单位,名列全国第三,并出席全国第六次绿化工作会议,西陵公园成为见证当年宜昌快速崛起和绿色发展的一张名片。
更名:寓教于乐的儿童公园
1985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来宜视察,亲笔书写“儿童公园”园名,自此西陵公园更名为宜昌市儿童公园,公园进入以儿童为主题的发展新时期。
史料记载,更名同年,市儿童福利基金会征集儿童基金150万元,建成大型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游艺场,并在荷花池边建成沁涓楼,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题写楼名。1986年,公园建设北京天安门、上海外滩、广州白云宾馆、万里长城等18个浓缩景观,其中,柳池小岛上建成微型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水电站,岛北建有思乡亭,亭中碑刻留有于右任先生手迹“遗歌”二字。
1990年,儿童公园增添滑行龙、悟能抬轿、直升飞机、太空鸟、荷花杯等游乐设施。1997年被住建部列为全国百家名园之一,2000年被市人大列入首批永久性保护公共绿地,有“城市绿肺”之称。2001年正式免费向市民开放,儿童公园迎来最繁盛的时光,根据资料,当时平均日游人量达3万人以上,重大节日达10万人以上。
历年来不断增建和优化,儿童公园的颜值、气质步步提升,如今公园总面积13.33万平方米,现有植物200余种,东北虎、非洲狮、麋鹿、孔雀、猕猴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60余种,游乐项目60余个,为广大市民游人提供了理想的休憩、锻炼、娱乐环境。
升级: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
转眼之间,儿童公园已年近古稀。蓬勃发展的宜昌,也迎来“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重大历史机遇。
几代宜昌人记忆里的儿童公园,近年来园内设施渐渐老化,规划布局日益滞后,动物园“居住条件”拥挤,道路、电、给排水等都已陈旧,与现代城市的儿童游乐需求越来越远,曾经的繁华热闹逐渐消逝,提挡升级势在必行。
今年2月11日,宜昌举行中心城区2023年一季度城建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投资3.16亿元的儿童公园提挡升级项目拉开建设序幕,市委市政府将儿童公园改造项目纳入全市“四个重大”品质提升子项目,高位推进提挡升级工作。
根据规划,儿童公园将按照“保留为主、局部升级”的思路进行改造,拟打造集“城市记忆、主题娱乐、自然探索、市民休闲”于一体的都市型亲子休闲乐园,包含“动”“静”两大板块和动感娱乐区、萌宠星球区、轻动力区、有氧休闲区、后勤区五大区域。
从1956年建成至今,儿童公园始终是镶嵌在繁华闹市的宜昌地标,是彰显城市绿色基底和幸福高度的标尺。随着未来全新改造的儿童公园惊艳回归,这座承载历史变迁的公园将焕发新生,描绘“世界级宜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肖行 通讯员 程锡勇
本版图片由宜昌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