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记者黄善国、通讯员刘睿)昨日,位于夷陵区龙泉镇青龙村的“百姓大舞台”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这个集休闲娱乐、乡村科普馆于一身的场馆可望本月下旬投入使用。现场围观的村民傅高兰告诉记者,这个大舞台的修建得益于一次走访调研。
“一个人弄一顿又吃不完,在餐馆吃又贵,幸福食堂建起后,每顿只需花十元……”喜出望外的还有小溪塔街道东湖社区的望作秀老奶奶。
夷陵区把“四下基层”落实到主题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区级领导坚持问需于民,隔三差五地去群众家里看一看,和百姓聊一聊,了解群众的具体情况,把群众需求清单变为履责清单,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走深走实。
该区在“夷陵旗帜”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推送知识要点、视频资料,打造党员干部的“红色充电站”。成立了一支268人的“支客师”宣讲志愿服务队,通过红白喜事讲、节庆活动讲、广场舞间隙讲、屋场稻场讲,把“精神食粮”送到群众心坎上。
立足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该区明确调研课题37项,“一对一”开展重大项目跟踪式调研,系统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清单,动态更新管理,推动整改落实。目前,开展调研93次,发现问题41个,制定整改措施136条,解决问题32个。
区级领导干部按照分管行业、部门和联系乡镇实际,落实信访工作责任,主动包保113个信访案件,通过定期实地督导、研判会商、接访约访信访人等方式推动包案化解,累计接访下访54批59人次,研判化解积案96件。
夷陵三巷片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怎么改?群众说了算。通过组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零距离倾听民声,收集群众意见,引导居民由“路人”变“主人”,最终确定了“市井复古,国潮风”设计风格,切实把片区“改”到了居民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