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科技职业学院坚定不移走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发展之路,推动教学与产业有机联动,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产教融合之路上走出特色和优势。
围绕产业办专业,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对接宜昌“3+2”主导产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与调整,在数控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康养旅游服务等方向发力,错位发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融媒体技术与运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新兴专业,推动“产业链”与“专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宜昌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人力资源孵化平台。
找准合作契合点,提升培养与需求的吻合度。学校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将企业引入课堂,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统筹推进“基地共建、方案共编、人才共育”模式。吸引企业投资5000多万元共建“前校后厂”式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双师型”教师培训、现代学徒制及订单培养、“1+X”证书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靶向服务进企业,提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度。学校成立41个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培训团队,开发线上线下培训课程资源90多门,大力开展“互联网+”培训模式,将优质课程资源导入中国职业培训在线“职培云”平台。近三年共计与宜昌市近百家企业、社区和事业单位开展了“菜单式”培训,涵盖42个职业(工种),培训结业8743人,在培人员2698人。
打造命运共同体,提升一体化发展的融合度。学校牵头8所中高职院校、兴发集团等18家企业及相关部门组建宜昌装备制造业职教联盟,并入选人社部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发起成立“宜荆荆恩”城市群技工院校联盟,推动城市群技工院校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全面参与宜昌三峡职教集团的建设、运营及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创建工作,发挥产学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不断推进校企行政融合发展。
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提升服务的贡献度。学校积极申报备案为院校评价机构和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投资500余万元高质量建成了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认定中心,完成系列配套建设,目前已在49个职业(工种)资质范围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等级认定8800人次,为新时代产业工人赋能助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峡日报通讯员 祝道友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