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司法为民的践行者,坚守对法律的信仰、对事业的热爱,在仲裁岗位殚精竭虑、默默耕耘13余载,在化解民商事纠纷、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他,就是宜昌市第四届“法治建设十大人物”、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宜昌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罗洪声。
守护公平正义 严格依法办案
案件质量是仲裁的生命线,是提升仲裁公信力建设的核心要义。罗洪声自走上仲裁岗位以来,始终坚持“公正、和谐、高效”的办案理念,追求“程序正当与实体公正并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把仲裁质量和效率作为工作目标,努力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让人民群众切实在仲裁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工作中上,罗洪声严守办案原则,严格办案纪律,实行仲裁庭独立审查、办公室复核、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关的案审制度,强化仲裁公信力建设。近5年来,他带领仲裁团队累计受理仲裁案件2800余件,受案标的额近80亿元,所办案件法定期限内办结率达到了100%,调解和解率和自动履行率达到了60%,审理正确率达到了99%,无重大涉诉涉访案件发生。
践行司法为民 呵护企业发展
仲裁是解决经济纠纷的重要法律制度,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洪声深知担负的职责。多年来,他心怀群众、情系企业,坚持深入社区和园区调研,走进生产车间“向企问需”,组织办理了数百起物业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群体纠纷,多次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意见,帮助维权。
在服务宜化集团企业解困、全通公司系列债务纠纷、磨基山综合体项目建设、广汽传祺公司建设项目、森德电子土地出让合同、枝江金太源公司银行债务、恒大公司房产纠纷等众多重点项目的重大案件中,他多次组织专家研讨、精准施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一系列积案,涉案金额约40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服从大局,主动作为,为支持企业发展,主动降低收费门槛和标准,对防疫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对特殊困难企业实施优惠政策。累计为137家特殊困难企业减免仲裁费用620万元,助力疫后重振。
开拓仲裁事业 锐意创新进取
从事仲裁工作13年来,罗洪声始终致力推进宜昌仲裁事业的发展,面对当初体制机制不顺、业务发展不够、人员资金保障不到位的现状,他勇挑重担,带领仲裁团队制定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宣传推介仲裁制度,主动对接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全方位拓展仲裁业务,受案范围涉及到建设工程、土地出让、金融借贷、物业管理等10多种类型。
经过数年打拼,仲裁案件受理量和标的额大幅增长,由当初每年受理不足100件到现在平均每年达500件以上,争议标的额由每年1亿多元最高达到34.8亿元。13年来共受理仲裁案件5800余起,为财政贡献非税收入7600多万元,仲裁工作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
他大胆创新开展“两化”试点工作,加强与市委政法委、司法局、中级法院、人民检察院、信访局等部门联系,建立仲裁与诉讼、调解相衔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设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仲裁调解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为当事人及时高效调解矛盾纠纷。
为积极服务宜昌自贸片区企业,他率先突破、外引内联,亲自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湖北省分会洽谈,共同设立了“宜昌庭审中心”,与武汉、襄阳仲裁委共同起草《湖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开创了贸仲与地市级政府合作解决自贸片区企业国际仲裁争议的先河。
他组织修订完善仲裁委员会章程、仲裁规则、审理细则、仲裁员管理办法、委托鉴定管理办法、财务保障管理规定及《仲裁办规范化管理制度汇编》等50多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仲裁行为,使各项工作管理有序、高效运转,为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辱使命,法正情长。罗洪声仍疾行在仲裁事业发展的快车道上,用公平与正义续写新答卷。
三峡日报通讯员 胡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