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全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以来,宜昌市夷陵区通过一体构建党组织居中引领、资源服务逐级下沉、群众诉求高效响应、组织力量多元联结、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五线五共”治理体系,坚持把“C位”让给群众,推动党的领导和政府服务“纵向到底”、联系和服务群众“横向到边”、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共同缔造善治夷陵、宜居夷陵、烟火夷陵、智慧夷陵,以“一域之光”助推“全域出彩”,以“基层善治”助力“省域之治”,让美好生活的缔造者生活更美好。
强化党建引领主线 健全架构,决策共谋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许家冲村。5年来,我们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形成了‘三约四治五共’的共同缔造美丽乡村发展理念,村里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谢蓉,对着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们动情地说道,“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请大家走一走、看一看、议一议,我们许家冲下一步该怎么搞!”
10月27日,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党支部全体党员、企业及社会组织代表和村民代表,通过屋场会的形式共同参与10月份开放式主题党日活动,现场参观五年来村里实施民生环保项目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家围绕“以学促干 推动长江大保护在许家冲村落实落地”这一主题,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了对村里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仿佛小村故事回头就在昨天,梦想成真睁眼就在今天,美好未来伸手就在明天,欢声笑语在村委会广场上回荡。
近年来,夷陵区坚持重塑基层党组织体系架构,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纵向做实“街道(乡镇)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小区(村民小组)党支部—楼栋(湾组)星火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横向健全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居中引领,群团组织、志愿服务、物业企业、社会力量等聚合环绕的组织矩阵,将组织触角全覆盖布局到群众家门口,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方位与全过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协商共谋机制,“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组织、广大群众多方参与,孵化培育社区协商、村民议事、红白理事等10类社会组织1821家,累计开展活动1.8万场次,成功把“吃瓜群众”变为“治理先锋”。
布局公共服务长线 居民点单,发展共建
在夷陵区绿洲社区万达广场,一个橙色的卡通集装箱“驿站”里,十余名穿着黄蓝两色制服的外卖骑手,在这里享受难得的歇脚休息时光。
“有了一个可以午休的地方,以后就再也不用到处蹭啦!”送完最后一单,美团外卖员胡爱民来到驿站,熟练地打开微波炉,放入自带的午饭,稍作加热,边吃边休息。“有了这个夷新驿站,可以喝水、吃饭、休息、充电,而且这里就在餐饮区旁边,取餐很方便,门口还设置了专门的停车区。绿洲社区为我们提供的服务,真的是又贴心又方便。”胡爱民介绍,自己分属于美团夷陵区未来城片区,该片区有85名外卖员,美团站点在梅岭新村的居民楼里,离商圈远,接单不方便。
拉开玻璃门,暖气扑面而来,驿站内格外安静,不少外卖小哥倚靠在椅子上打盹,有的静音刷着短视频。屋内靠背椅、茶歇桌、冰箱、空调、微波炉一应俱全,桌上有充电宝、多功能手机充电线,还有免费提供的桶装纯净水和急救药品。
绿洲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明介绍,今年4月,通过对4个外卖点161名外卖骑手摸底调研发现,他们普遍面临着如厕难、充电难、临时休息难、喝水难、就餐难……对此,夷陵相关部门联合绿洲社区,与万达商场协商,在门前开辟一处约30平方米的地块,将2个闲置的“核酸盒子”改造为“夷新驿站”,为他们提供歇脚的地方,装潢、家具、电费均由社区承担,对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群体免费开放。
类似夷陵万达“夷新驿站”的红色服务阵地,只是夷陵区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体系建设中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夷陵区始终坚持“群众怎么盼、我们怎么干”,聚焦“一老一小”,打造完整社区,把社区红色服务阵地建成群众爱来、常来、愿来、还来的美好家园。通过推行“问需求、摸底数、配资源、建场景、评质效”服务场景建设“五步法”,调研走访居民2万余人,分析研判群众热线2.4万条,将群众“需求清单”变成“建设清单”,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参与。改扩建城市社区阵地超2万平方米,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从小巷深处搬到繁华大街,全覆盖建成小区党群连心站,189名社区网格员进驻服务。聚焦养老、托育、学习、就业等服务需求,建设“幸福食堂”,午餐只需10元钱;打造“社区客厅”,把社区一楼大厅完全让渡给居民,提供空调、WiFi、托育等便民服务;开设社区学堂,吸引1.2万余人次参与,直播浏览量达25万余次;建设“零工驿站”,累计接收个人登记超5万人次,服务单位及个人超2万家次。通过构建综合完善、便捷高效、服务多元的“15分钟城市生活圈”,让群众融入感更强、体验感更好、幸福感更足。
构筑人民团体阵线 群众主角,建设共管
走进龙泉镇龙泉村龙泉新居小区,映入眼帘的是洁净的广场,鳞次栉比独具峡江特色的小洋楼。“这是一个典型的征地移民安置小区。”龙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峰介绍道,之前社区居民习惯了过往散居种地的生活方式,绿地种菜、随地乱扔等“脏乱差”现象经常发生,村里曾下大气力对小区进行治理。但由于汇集了多个村的人口,谁都不想管不愿管,治理成了治标,短时间内环境又“死灰复燃”。
只靠组织唱“独角戏”,居住区的环境问题无法根治。“我们不仅要唤起‘吃瓜群众’,还要引导他们站到‘C位’唱主角。”这一次,村里不再大包大揽。到底怎么治理,村里明确:业主们要先“动起来”。
很快,一支由居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龙泉新居志愿服务队”成立了。“通过几次业主大会,我们招募了第一批5名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湛俊介绍道。此后,通过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借由群众影响群众,志愿队如今已发展壮大到75人。
“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服务活动宣传的途径,到如何制定积分激励推动工作,再到星级表彰肯定、个人价值成长,这些都是大伙儿提出来的。”湛俊很是自豪。
近年来,夷陵区大力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将每名群众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会组织之中,引导群众建设共管、全民参与。通过连续六届举办城乡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扶持各类重点社会组织项目147个,“巧手筑梦”与“点亮新生”社会组织项目包揽全市公益创投大赛一等奖,点亮公益戒毒工作室获评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坚持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凝聚群众,激活“Z世代”“她力量”等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深化“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推动4000余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集中入会。开展“共同缔造青年助力行”活动,打造12家青年交友基地,推动乡镇“青年之家”建设全覆盖,今年共开展志愿公益等重点活动35场次。以“姐妹共建·幸福家园”活动为抓手,建成省市示范妇女之家10个,特色妇女微家、妇联执委工作室93个,巾帼志愿服务队279支。大力推进红色业委会建设,持续开展党支部+业委会履职培训,定期发布物业服务“红黑榜”,实现41个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管理。
畅通宜接就办热线 快捷响应,效果共评
“我家小朋友在冯家湾小学上学,旁边有个巷子,就是人寿桥一巷,坑坑洼洼的,污水管子满地都是,旁边墙上还裂了好几个缝,感觉随时要倒,小朋友每天从那里上学,太不安全了,希望尽快解决。”家住冯家湾社区的李爱萍通过12345热线反映。
电话结束后不久,李女士的诉求就被转派到了小溪塔街办和冯家湾社区。冯家湾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核查,核实后上报街办。小溪塔街办在“宜接就办”平台发起吹哨,区教育局、经发集团迅速集结召开协调会,明确任务职责、办结时限等。
会后不久,小溪塔街办、冯家湾社区对路面进行了平整、刷黑,对墙面进行了整治、刷白。区教育局组织小溪塔中心学校、冯家湾小学师生在墙面上设计了形式多样、阳光向上的喷绘。经发集团安排技术人员现场勘察裸露管道,连夜进行改造,把管道埋入地下。
一说起这个事情,李女士就感叹:“不晓得找哪个,我就打了12345,没想到这么管用,这么快就给解决了!”
近年来,夷陵区持续优化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将除110等紧急报警电话之外的所有热线,归并整合至12345市民热线“宜接就办”调度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做实“以下评上”共评机制,健全以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为核心的“三率”考评体系,围绕民生服务、物业管理、社会保障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综合评价,倒逼责任部门改进作风、快速响应、贴心服务。坚持“宜接就办”与“未诉先办”双线并行,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夷陵群众诉求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建立平台与公安、政法、网信等6大重点部门的双向通报和联动运行机制,编印《社情民意及舆情信息专报》84期,定期上报舆情信息风险排查研判情况,关口前移,全面发挥“前哨后院”中心作用,在成诉前就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化解民生诉求办件26371件,响应率100%、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99.4%,社区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真正实现老百姓的烦心事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办了有结果、结果大家评。
守牢平安稳定底线 和美家园,成果共享
家住夷陵区太平溪镇落佛村的望大爷因身体不适,通过“夷陵一家亲”平台,拨打了一个视频求助电话。根据平台显示的实时位置,救护人员很快就将望大爷送到了医院。而这,正是缘于夷陵区研发打造的“夷陵一家亲”智能化平台,通过智慧110、119、120,实现在线发送图文、视频、实时位置。
“现在真是好,我们在自己家里通过这个手机APP,也能一键呼救!这对我们这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实在是太实用了!”康复后的望大爷高兴地说道。
望大爷所用的“夷陵一家亲”手机APP,是夷陵区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善治”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夷陵区持续打造“区网格监管中心—街道(乡镇)网格管理分中心—社区(村)网格管理站”三级综治(网格)体系,实现20个城市社区和183个乡镇村(社区)网格棋盘化一体式管理。通过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成“全链条”应急指挥平台,纵向连接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管理体系,横向打通应急、公安、消防等26个职能部门,实现应急处突的统筹调度、远程决策、指挥处置。开发“夷陵一家亲”APP系统及四级管理后台,累计服务群众23万余人,化解民生难题2.5万余件。构筑“雪亮眼”治安防控平台,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探头9656个,联网单位949家,极大增强社会平安稳定防控效果。夷陵区获评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县(市、区),“夷陵一家亲”APP获评全国优秀政法新媒体最高奖“融媒公共服务奖”。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秉喜 通讯员 张彉 邹定 杨宜俊
本版图片由夷陵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