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需于民解决顽瘴痼疾、共建共享打造和谐家园、综合整治让街区换新颜……11月15,记者走进伍家岗区部分社区,探访共同缔造理念下的“吾”家新变化。
北山坡社区:回应呼声,清单式逐项解难题
沿着胜利桥巷缓步进入位于大公桥街道北山坡社区的工人新村小区,“工人力量”主题文化墙上“那些年记忆里的北山坡”“邻里和谐”“讲究卫生”各类文化小品和植物景观映入眼帘。
一年以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车辆停放无序、违建堵塞通道、文化氛围不浓,令居民头疼。
借助线上征集、线下走访、召开业主代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北山坡社区广泛收集居民诉求,清单式逐项整改。其中,通过拆除工人新村26号、27号危房,将新增公共区域改建为容纳28个车位的停车场,并完成道路刷黑,规范停车划线,改善通行条件,解决了小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小区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占比超过30%,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养老服务也成了居民的重点需求。”北山坡社区党委书记胡静介绍,今年9月,亲情一家人幸福食堂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可为居民们提供实惠餐食、公益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同时,小区新增便民桌椅、公共晾衣杆、智能快递柜等设施,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逐步形成。
白马山社区:“看菜点单”,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路变宽了,下雨天腿脚不再沾满泥巴,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在伍家岗街道白马山社区八一钢厂小区,68岁的居民彭红言看着小区颜值逆袭,忍不住连连称赞。
八一钢厂小区紧邻白马山,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现有居民252户484人。然而,违建堵塞消防通道、水泥路面破损严重、山体落石偶发等问题渐显。
“我们运用一拆、二清、三修、四建、五管的‘五步走’方法,陆续完成了拆违、路面硬化、山体加固等工作。”白马山社区党委书记黎顺洪介绍,小区还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与社区“两委”和小区党支部形成合力,让居民“看菜点单”。
在业委会倡议下,146户居民每户捐赠100元作为共同缔造资金投入建设。以此为启动经费,小区进一步划定28个停车位,新增3处电动车充电棚,安装20余个公共晾衣杆,更换楼栋灯,设置车辆道闸。
“通过停车收费,小区逐渐有了收入,如今已将捐赠款全部返还居民。”八一钢厂小区业主委员会委员蒋宗伯介绍,小区公共收益账户纳入统一管理,将持续用于共建项目,切实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
港务社区:消除违建,拆治结合让街区换新颜
“从漏雨的棚户搬进宽敞的新门面,环境更整洁,愿意进来的客人也多了。”在位于万寿桥街道港务社区的背街小巷港前路,李女士经营一家酒铺已有十余年,说起近年来的变化颇为感慨。
港前路是连通东山大道和夷陵大道的重要通道之一,以往由于沿线用作商铺的违建较多,加之道路狭窄,人流车流密集,暗藏安全隐患。
“通过综合改造,港前路拆除违建11处,沿街门面外扩16处,拆除面积300余平方米。”港务社区党委书记耿艳介绍,社区在拆违后的公共区域新建3处便民广场,添置座椅及花坛,并设计文化墙,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新场所。
对于原有商铺,也并非一拆了之。港务社区密切联系业主单位,协助落实商户新去处,发动多方参与共同缔造,完成沿街77处商铺店招更新升级。同时,社区联合街道综合执法中心每日对市场及周边进行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多措并举,让老路展现新貌,市集烟火气重焕活力。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邓羽琴 通讯员 伍佳 孙桂珍 杨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