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通讯员胡玉亮)近日,枝江市教育局组织“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走进谦泰吉社区,开展绿色环保宣传活动,参与垃圾分类实践,用行动影响和带动社区居民树立低碳环保理念,从我做起,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以来,枝江市教育局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以垃圾分类工作为抓手,着力建设“无废学校”,推动“五彩小公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创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五彩小公民”是枝江市教育局着力打造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通过持续开展“道德小公民”“法治小公民”“生态小公民”“文明小公民”“健康小公民”系列活动,全方位构建德育大课堂,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形成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机制,制定六字方案。把“无废学校”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之中,纳入全市学校工作计划,结合《生态小公民》读本和市教育局编写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读本,落实课时安排。实施“知—源—分—回—督—行”六字垃圾分类方案,明确管理责任,指导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分类标识、分类投放精准。
营造宣传氛围,丰富教育活动。5月份以来,组织全市76所学校利用宣传栏和文化墙展出垃圾分类作品,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依托国旗下讲话、班团队活动等,开展“垃圾分类,共创绿色校园”主题教育活动85场次。9月份以来,先后组织枝江城区师生分批次前往马家店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和各社区,让学生们体验学习垃圾分类环保教育知识,组织志愿者回家庭、进社区,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158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专题讲座、书法绘画、设计制作展评活动8场次。
落实督导考评,形成长效机制。抓好源头减量,建设智慧校园,鼓励无纸化办公,食堂推行“光盘”行动,学校后勤部门每日做好配餐统计,合理动态调整食材,杜绝粮食浪费。建立考评机制,制定考评方案,建立考评体系,开展绩效评估,形成长效机制。组建由学生会、垃圾分类督导员、值周领导和值日教师组成的考核评价组,规范行为素养。开展绩效评估,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考核组对阶段性的工作及时做好绩效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各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无废学校”理念深入人心。每当下课时分,督导员自觉到位督导学生垃圾投放行为,全体师生垃圾分类行为素养显著提高。师生们表示,垃圾分一分,环保多一分;环境美一分,健康加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