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4版:工业

新型工业化内涵解读

11月10日,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国高地,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支撑。为便于理解新型工业化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新型工业化内涵进行解读。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型工业化是以科技变革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可持续发展为内在要求,新科技向各产业、各领域广泛渗透融合、促进产业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宏观产业结构,是指现代化元素比较显著的产业构成,主要指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的构成。

二、宜昌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市坚持布局与功能集中、产业与要素集聚、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聚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3大制造业产业,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2大服务业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加快裂变升级,推动产城融合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根植性和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做到产业“搬不走、留得住、发展好”,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宜昌实践,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引领带动宜荆荆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力争五年内培育1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2个千亿级企业集团(兴发、宜化)、5个千亿级产业(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食品饮料)、20个百亿级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实现产业规模倍增。

全力打造世界级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国家磷复肥保供基地、国家工业资源(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力争2025年全市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建设国家级合成生物创新先行区和特色化学药基地,全力打造中国“微生物第一城”。力争2025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着力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国内一流商业航天动力和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制造基地,打造“电化长江”示范区。力争2025年全市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800亿元。建设融合通算、智算、超算为一体的多元特色算力高地,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和算力“中继站”,推动“算数一体、数实融合”,培育一批数字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细分领域全国“单项冠军”。力争2025年全市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坚持全球思维、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到2025年,全市游客接待规模突破1.25亿人次,文化和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

为不断增强产业根植性和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集聚,发展方向进一步聚焦,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区域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制定实施七大行动,推进宜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实施产业布局集中行动。推动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围绕“一城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产业集聚,推动“产”与“城”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优化调整产业园区规划,统筹推进化工园区联动发展,打造产业合作示范区。完善城区产业空间布局。

——实施绿色低碳示范行动。推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纵深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实施一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污染排放,提升绿色化水平。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深入开展企业智能制造咨询诊断,聚焦细分产业、重点企业,组织咨询诊断机构实行“专家会诊”式服务,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

——实施产业裂变升级行动。聚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3大制造业产业,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2大服务业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加快裂变升级,推动产城融合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对接重点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智库团队,借智借脑,结合宜昌科教城建设,聚焦重点产业建立研究院。加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持续提升,加快引进、新建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一批本土科技创新人才。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整合国际国内高端研发资源和团队,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攻关。

——实施区域产业协同行动。做强宜荆荆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发挥宜昌在宜荆荆都市圈化工产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地位,按照规划协同、产业链耦合、园区联合、协同创新的工作思路,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共同壮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培育提升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产业,强化宜荆荆新能源电池产业对接,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打造中部特色算力生态圈,发挥宜荆荆都市圈辐射带动功能,打造立足本地、辐射湖北、服务长江经济带的数据加工训练基地,建设中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高地。

——实施龙头企业引领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园区,围绕产业链开展项目招引,打造特色优质产业集群,向千亿企业迈进。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四上企业”动态培育储备库,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企业项目建设,加快成长壮大,培育一批百亿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内企业交流合作,促进企业资金、信息、人才、物流等共建共联、共享共用。

——实施两业融合发展行动。培育发展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个性化定制服务、柔性化生产,支持现代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增强定制设计能力,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加快商贸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物流“地网”、数字化“天网”、供应链金融、贸易服务体系“四位一体”的磷化工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推动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现金融有效供给与产业有效需求动态平衡。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11-22 1 1 三峡日报 c273462.html 1 新型工业化内涵解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