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冬时节,走在兴山县古夫镇的街头巷尾,林城相融、林水相映和林路相依的美丽生态画卷不断映入眼帘。
就在几天前,古夫镇上榜2023年“湖北省森林城镇”,同时兴山县还有峡口镇岩岭村、南阳镇阳泉村、古夫镇深渡河村和昭君镇金乐村4个村上榜了2023年“湖北省森林乡村”。截至目前,兴山已累计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乡村10个。
近年来,兴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为总抓手,把“森林城镇”和“森林乡村”创建同兴山“六争六创”战略目标相结合,稳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点“绿”成“金”兴乡村。同时,兴山县还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建设等工作,做好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3篇文章。兴山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权龙表示,该局将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强力度和更实举措,扎实推进林长制,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厚植发展绿色家底,助力兴山县加快建设“六大区域中心”,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添绿增彩。
协同联动 做加法筑牢屏障
11月7日,兴山县水月寺镇锻树垭村村委会热闹无比。
大厅内,前来接受考核的生态护林员和竞聘生态护林员的村民将村党支部书记赵承臣围在中央,不停地咨询各类问题。
在兴山县,1845名村级生态护林员构成了兴山县林长制体系的“神经末梢”,他们夯实了森林资源源头治理的基础。自2016年兴山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以来,全县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11500人次,有效促进了全县森林资源的保护。
在选聘生态护林员的基础上,兴山县通过“林长+生态护林员”机制,构建“一长两员”队伍,进行森林资源网格管理有益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仅以今年为例,古夫镇全年护林员上报占用林地、有害生物防治等事件就有70件,其中已通过跟踪核实处理42件,大大提升了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效率。
“林长+生态护林员”协同联动机制,林长是关键。该县建立了完善的林长体系,共规范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503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体系,将兴山304.02万亩林地全部纳入林长制责任范围。“林长制的推行,让森林资源保护从主管部门的‘独角戏’变成多部门协同的‘大合唱’。”陈权龙表示,“通过创新拓展‘林长+’协同联动机制,让‘大合唱’变‘多重唱’,筑牢生态屏障!”
“多重唱”成员还在不断增加。当地在“林长+检察长”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林长制+生态司法”协作机制,不断拓展协同合作,着力构建部门联动、贯通融合、协同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刑事侦查、检察监督和司法审判同向发力的生态保护新格局,联动筑牢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县法院在万朝山自然保护区设立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搭建以案释法宣传阵地,以“法官+护林员”协作机制,多方发力拓宽生态保护宣传新途径。“我们还创新‘林长+古树保护’新模式,编制‘一树一策’古树复壮保护方案。”陈权龙介绍,“挖掘古树名木生态文化,广泛宣传兴山古树故事。”
此外,该县还紧盯涉林工作难点、重点、堵点,以林长制为主线,开展“林长制+六大工程”专题调研,打造兴山“青山不墨·兴山不歇”特色品牌,着力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质增效 减留白增花添彩
11月10日,古夫镇龙池村党支部书记孙宜娥收到了2024年荒山绿化任务表,任务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早在10月27日,兴山县就召开了2024年荒山绿化暨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会上详细解读了《兴山县林下生态种植复绿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6年)》以及方案提出的“一次种植管护三年”新模式。
近年来,兴山县以林长制为总抓手,通过荒山绿化、植树造林、森林景观质量提升和生态修复等手段,不断开辟林业绿化空间,打造“增绿”精品。该县通过创新“1+2+8+N”义务植树模式,在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由县委书记、县总林长带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新年开展新年植树活动。与此同时,县林业局积极组织植树活动,先后在古夫龙池、兴山县国有坟埫坪林场等地精心组织多场“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指导8个乡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县直各部门积极与帮扶村共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建设了“青年林”“同心林”“致富林”等多处示范林。近两年全县累计植树2770亩,栽植苗木85万株。
兴山县还围绕国家和省市“五大工程”建设、长江流域生态治理战略,与自然资源部门对接,将全县1404个小班18791.7亩适宜地块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宜昌市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部署,编制印发《兴山县增花添彩实施方案》《香溪河两岸植被景观提升实施方案》《兴山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年度实施“增花添彩”行动。陈权龙介绍,当地规划建成增花添彩项目库,总投资6798万元,涉及项目44个,目前已实施完成了37个项目。
据了解,2022年以来,兴山县林业局先后组织对高铁站场外护坡及对岸鹞子坪裸露地进行植绿增绿,组织对香溪河沿河3个乡镇18个村柑橘林下裸露地开展生态修复4601亩,促进香溪河沿河两岸生态改善;组织对古洞口水库中阳垭村、平水村实施封山育林30000亩,在坟淌坪林场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11亩,建设市级森林经营样板基地1700亩。“我们连续5年对香溪河两岸可视范围柑橘林下裸露地块实施生态种植复绿。”陈权龙表示,“通过不断推进漫山披绿,让绿水青山不留白。”
厚植生态 乘东风以绿生金
11月13日,峡口镇黄家河村村民谭汉文分享了几张五指山下雪的图片,迎来大量好友点赞。曾任黄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的他,经常在朋友圈分享当地美景,以吸引游客来到村里旅游。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兴山县招揽游客的招牌,该县作为全省“两山”转化典型被省委推介给央视《走进县城看发展》栏目组,“新闻联播”全方位展示了当地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
榛子乡清风岭是兴山县第一块森林抚育示范样板地,以林分修复增强底气,以片区开发引来人气,发展康养旅居产业,集避暑、康养、游乐、滑雪为一体的昭君原野综合体初具规模,以气候“凉资源”点燃康养“热经济”,吸引一批又一批来自天南地北的“候鸟”前来避暑康养,目前榛子乡已有75家民宿、农家乐,有的民宿年收入上百万元,全乡从事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农民超过1000人,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
靠山吃山,靠林吃林。兴山县聚焦涉林大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断提升林业产业综合产值和效益,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兴山县林业局将重点放在精品示范、品种改良和技术培训上,组织完成跨年度精品果园建设5000亩,推动核桃产业发展形势持续转好;稳步推进油茶产业建设,通过林长制,加强县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将省下达1万亩新发展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和山头地块,并积极解决油茶用地、苗木、山林流转和采伐办证等问题。“我们还抢抓国家、省市鼓励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抓住各级林长这个‘关键少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市场主体1家。”陈权龙介绍,“今年,我们已完成油茶新发展4个乡镇5个村1080亩,超额完成全年千亩油茶发展任务。”
紧盯安全 除隐患青山常青
寒潮天气,并没有让南阳镇龙门河村二组村民王连山的微信步数掉下来,11月10日清晨他依旧迎着寒风出门,作为湖北三峡万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护林员,他每天要巡护超过20公里,确保辖区内万无一失。
森林防火是王连山巡护的主要工作。“巡护的效果非常明显!”陈权龙介绍,“我们全县组织野外火源巡查49750次,制止野外用火99起,有效消除了消防隐患!”
兴山县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局指导县乡村三级组建扑火队伍123支3330人,编制上报了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和林火阻隔项目方案。今年,该局继续向上争取,将兴山纳入“宜昌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范围。“该项目还将在林业局建指挥中心,这将对我县提升林业防火监测、指挥和机动能力方面起到很大促进作用。”陈权龙说。
为除治松材线虫病,去冬今春以来,兴山投入资金550万元,组建专业除治队23个。此外,当地还通过增加森林督查频次、提升林业执法能力和强化林业要素保障,在打击违法案件的同时,确保重大建设项目、民生项目的落地实施。
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兴山县各方的努力收获了累累硕果,也因此在全国各大媒体刷屏,不断扩大兴山县生态保护品牌形象和影响力,通过高科技手段,野外安置的隐藏式红外摄像头,记录画眉、火冠雀等国家保护鸟类42种,追踪拍摄林麝、梅花鹿、金雕等野生动物30余种,首次捕捉到旗舰物种“川金丝猴”活动影像,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报道。
当地的一些创新,也收获了百姓的点赞。兴山县在宜昌市率先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协调县人保财险,将全县范围野生动物致害纳入森林保险范围,2022年全县野猪致害赔付近百万元,受到全县广大农村群众的好评。
林长制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的生动实践,让绿色成为兴山县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一幅清新亮丽的生态画卷铺陈在“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的生态格局之间,让人沉迷流连。“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林长工作机制、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抓好林业两大产业建设和营造宣传浓厚氛围。”陈权龙表示,“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文章,为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兴山力量!”
三峡日报通讯员 万胜知 万梅知 李开波
本版图片均由兴山县林业局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