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李宜雯)61个重大项目,投资超过1200亿元,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高铁新城蓝图徐徐展开……夷陵区正以“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姿态推进城市和产业向北集中集约发展,跑出了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楚能新能源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2022年5月10日签约,8月28日开工,次年8月28日项目一期顺利投产。楚能专班联络员刘爽焜介绍,项目纳入“四个重大”后,就意味着立下了“军令状”、签订了“任务书”,倒逼我们细化“时间表”、挂出“作战图”。
没有退路,只能向前。楚能项目协调解决各项困难1300余项,33天完成一期场平,49天完成省级重点项目土地、林地等全要素审批,8个月实现首批设备进厂,10个月实现试机,12个月实现投产。
以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为基础,夷陵区将加快发展锂电池生产设备、壳体和结构件等配套产业,打造锂电池“伴生产业链”,引进新能源整车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兼顾矿山机械、环保装备、冷链装备等细分领域,打造宜昌城区智能装备制造集散中心和新能源电池制造基地。
随着高铁新城建设及襄宜高速、城西高速、花溪路等一批“北拓”项目加速实施,推动宜昌“北拓”进入产城互惠共荣的正向循环,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逐步构建。
按照未来大龙泉组团承载40万人体量需要,龙泉换流站、官庄供水厂、龙泉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高标运行,柏临河生态廊道、玛瑙河流域综合治理、城市中央绿心等项目加快实施,高铁新城医院、三峡高中新校区精准谋划……夷陵区正以高铁新城区域为重点,打造与伍家岗新中心相向而行、无缝衔接,以高铁新经济为承载的生态宜居片区,力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三峡水运新通道、引江补汉、沿江高铁等一批国家战略工程在夷陵区谋划实施,静态投资约1000亿元,将推动人、财、物等各类要素资源在夷陵大集中、大协作、大配套。夷陵区面临的机遇无比珍贵,唯有健全机制,强化作风,展现担当,方能不负重任,不辱使命。
夷陵区将进一步健全“四个重大”推进落实机制,出台《夷陵区落实“四个重大”质效考评办法(试行)》《夷陵区督查问效工作流程(试行)》,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效果导向,持续优化机制、严肃问责,对61个重大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切实将工作落实到“最后一米”。在一系列制度安排的保驾护航下,坚持“敢想、敢干、敢闯、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夷陵区正在全力以赴将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