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8版:专刊

书写湖北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宜昌精彩篇章

——宜昌市农科院支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纪略

10月20日,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副司长张振华(右三)一行到宜昌农科院专题调研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

4月7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院士(左四)现场指导宜昌综合试验站(宜昌农科院)工作。

3月10日,宜昌农科院启动宜昌“新农人”早春行暨农业科技“11211”工程,进一步推动研发团队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

9月13日,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研究员(中)专程来宜督导农业科技“五五”工程进展情况。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宜昌市农科院以服务“三农”为主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着力破解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难题,为支撑和服务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丰收的大地,农民的笑脸,凝聚着宜昌“农科人”的汗水和付出。

即将过去的2023年,市农科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农业科创中心的奋斗目标,以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着力打造宜昌“新农人”服务品牌,不断突破农业产业强链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示范先进实用科技成果,走深走实农业科技助推产业发展之路,谱写了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华彩篇章。

科技创新千帆竞发硕果累

一次次科技新探索行进在田间地头,一项项令业界赞叹的科研成果,是宜昌市农科院为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贡献科技力量的生动体现。在今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农科院“晚熟柑橘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斩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猕猴桃种质创新与特色新品种培育”荣获二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均居全省市州农科院首位。

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是立院之本,是发展的生命线。市农科院科研人员致力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强化科技创新,发力科研攻关,育出了一大批优质高产新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23年,市农科院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1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8个。这一年,全院审定国家及湖北省农作物品种3个,获得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0项,发布《瓜蒌种植技术规程》等8项省(市)地方标准,获评优质省级地方标准3项,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水稻品种试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获农业农村部立项。

经过艰苦攻关,市农科院年产玉米DH(单倍体)纯系2000份以上,并按育种目标可成倍扩展。今年,该院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河南鲲瑞种业、云南正大种业、北京大北农集团等玉米育种单位合作,提供200余个品种(组合)在湖北、四川、重庆等6个省市进行品种展示或品比试验,标志着该院已成功实现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在育种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服务产业千山万水解难忙

“五五”工程是“十四五”湖北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即在“十四五”期间突破50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示范500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推广50项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50个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发展壮大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今年以来,市农科院奋力书写湖北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宜昌精彩篇章,先后开展了优质稻重大品种培育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玉米良种培育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2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广了水稻品种“巨2优6”等10项实用科技成果,示范了魔芋生态栽培模式等2项高效模式,其中示范基地魔芋生态栽培模式(魔芋、玉米间作)达500亩,亩平均收入超过8000元。

市农科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助推乡村振兴,引导夷陵区三斗坪镇头顶石村发展大球盖菇转化桑树秸杆,既减少了污染,又延长了桑蚕产业链,每亩增加纯收入3000元;指导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立足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成特色优质香稻基地,总面积达6000亩,全村农民增收超220万元;院水稻团队帮扶当阳市飞翔米业引进10多个特色香稻品种,建起功能性水稻种质资源圃,解决了企业核心品种储备不足的难题;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宜昌综合试验站(宜昌农科院)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从源头筛选品种适制性,精准指导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直通入企入社入户,提升“农科进万家”服务质效,有效破解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难题,结合宜昌“三农”实际,2023年,市农科院启动了农业科技“11211”工程,水稻、玉米、茶叶等领域专家分别与12家结对龙头企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助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奋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宜昌“新农人”服务品牌。一年来,“11211” 工程顺利推进,用科技为农业赋能,宜昌大地上“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更丰盈、更多彩。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市农科院充分发挥农业专家智库和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高标准推动院企合作。2023年以来,市农科院聚焦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头部龙头企业,把高层次院企合作作为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紧密服务产业的重要抓手,实行院长亲自抓、分管院长具体抓、专班人员责上肩的工作格局。与宜化集团签订科技合作三年行动方案,争取项目合作经费90万元,创下企业横向经费的历史新高;与宜昌烟草公司强强联手,为解决粮烟争地、重茬障碍、提高烟田单位面积效益等开展紧密型、深层次科技攻关合作,着力提高烟农收益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争取项目合作经费35万元;支撑当阳飞翔米业研发新品入选“荆楚粮油”好吃大米,获“优质高产籼稻组”第一名;支撑五峰汲明茶业“宜昌毛尖”夺得2023年首届“楚茶杯”斗茶大赛绿茶组特别金奖。

强化“宜荆荆恩”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合作,市农科院组团参加今年在荆州市举行的联盟第二届学术会议暨荆州特色产业现场观摩会,与合作企业签订三方科技合作协议,构建协同创新合作新机制。

内强素质千方百计能力升

市农科院坚持人才兴院,不断加大引才、育才工作力度,大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构建人才慕名而来、能人尽显其才、合力共创大业的发展格局,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全院现有在职干职工95人,其中拥有正高职称11人、副高23人,中级40人;硕士28人,博士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贴”专家1人,“省突”专家2人,“省贴”专家3人,市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1人,市管专家5人,宜昌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今年通过向上争取,总投资2.6亿元、由宜昌市农科院承担建设的亚行贷款宜昌乡村绿色发展——宜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和资金申请报告相继获得湖北省、国家发改委审批,项目进展顺利,为明年完成项目初设及项目启动打下良好基础。该项目由“农业科技创新”“生物育种”等6个设计目标共同构成宜昌“智慧农芯”,将围绕全市八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重点开展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生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基地、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与转化、加强农业机构能力、提升农业数字化管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促进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实验室研究能力,系统推进实验室研发硬软件能力提升。2023年,市农科院中药材生理生态及栽培实验室获批全市重点实验室,植保标本馆入选全市科普基地。

深入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系列活动,抓住纪律作风这个干事创业的“牛鼻子”,同时大力弘扬筚路蓝缕、锲而不舍的“南繁精神”,让想干事成为自觉、能干事成为常态、干成事成为必然。以“小切口”推动“大提升”,推动干职工“精气神”大提升。以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为突破口,全员全方位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建章立制,堵死漏洞,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市农科院将紧紧围绕宜昌建设全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先行区宏伟目标,加快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市州级农科院,以更高视野在更高平台上不断优化“123”建设目标,建好“一个中心”(宜昌农业科创中心)、着力“两翼发展”(枝江、点军现代农业试验基地)、实现“三个更加”(人才队伍更加优化、科研能力更加突出、支撑产业更加有力),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峡日报通讯员 吕志藻 邹鹏飞

本组图片由宜昌市农科院提供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3-12-20 ——宜昌市农科院支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纪略 1 1 三峡日报 c275864.html 1 书写湖北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宜昌精彩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