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龙泉镇因“稻花香”系列白酒和“晓曦红”宜昌蜜桔而享负盛名,是全国首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全省“四化同步”试点示范镇。随着沪渝蓉高铁、宜昌高铁北站、高铁新城、楚能新能源、稻花香馫香型酿造基地等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的稳步推进,目前正全力争创全国百强乡镇。
聚焦依法执政 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镇党委、政府认真履行“第一责任”职责,落实《夷陵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龙泉镇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综合目标考评体系,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清晰、任务具体、责任明确;镇党委、政府每年召开法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不少于2次,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听取和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力营造法治政府建设浓厚氛围。
完善机制,推进依法决策。着力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制定《龙泉镇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明确决策范围、规范决策程序。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注重征求公众意见。制定《龙泉镇2022年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并在政府网站公开。
聚焦改革创新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2019年,为巩固拓展改革试点成果,龙泉镇在全省率先组建“两办六局一中心”,承接38个部门、393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赋权事项更多,职权范围更广。
创新驱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托镇政务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综合服务平台,率先开展“综窗”改革,设置“个人服务”“企业服务”“公安综合”3类5个综窗,政务服务质效明显提高。
系统治理,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知名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组织辖区16家企业参加湖北省知识产权专员培训,稻花香、关公坊、清样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落实企业信用“一网修复”机制,引导和服务85家市场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
聚焦依法行政 深化执法体制改革
2019年,集合夷陵区“全领域、全地域、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设立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龙泉分局,加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牌子,实行“局队合一”管理体制,承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683项行政执法处罚权,全面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推行柔性执法,做到“包容审慎监管”。结合区综合执法局“四张清单”,健全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机制。落实区综合执法局制定的法制约谈制度,帮助企业规范、诚信、守法经营,推动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聚焦多元协同 重构基层治理格局
龙泉镇着力构建城乡居民全覆盖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20个村公共法律服务室的辐射作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贴近群众,用法治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近两年开展普法讲座76场,提供法律咨询82场次,受众1.3万余人。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选树“法律明白人”84名,参与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13场。
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镇综治中心协调联动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和各专业调解委员会,一站式接待、一揽子化解、一体化运行,让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尽量跑一地、只进一扇门”,推动社会治理更加便民高效。聘请23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0名村(社区)辅警、148名网格员、274名信息员,沉浸式融入村湾院落,织密维稳信息、政策宣讲、法律引导、纠纷化解一张网。
厚植共同缔造根基。纵深推进“三约四治五共”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组织推动、头雁带动、多方联动、场景促动、创新驱动“一领五动”为统领,打造了双泉村家庭个人诚信档案、雷家畈村共富合约、龙泉村党建“5G”工作法等一批特色基层治理品牌。
(市委依法治市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