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跨南北,两岸变通途。半个多世纪以来,接续诞生的一座座跨江大桥,不仅打通关隘,重新书写宜昌交通格局,也为城市发展输送着生生不息的能量,推动两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力宜昌在“典范城、世界级”发展战略中实现蝶变,在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跃升能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写下了壮美篇章。
宜昌首桥:畅通中国南北大动脉
宜昌在长江建桥的历史,要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东汉初年,称帝于蜀的公孙述在猇亭虎牙山搭建浮桥。《资治通鉴》第三十四卷记载公孙述“横江水起浮桥,绝水道,据汉兵”,后被汉军以火攻击破,长江上有据可考的“第一桥”化为乌有。
穿过历史烟云,跨江建桥从兵家拒敌之术变为时代大势所趋。新中国成立后,为打通南北交通线,1969年,宜昌境内第一座现代长江大桥,也是全国第四座长江上的大型桥梁——枝城长江大桥破土动工。1971年9月,大桥竣工通车,将焦枝和枝柳铁路连成一线,成为中国第二条南北铁路交通干线。
据档案记载,该大桥原设计为铁路桥,在项目接近完工时,时任焦枝铁路总指挥孔庆德将军视察大桥后建议加建公路桥,并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进行汇报。根椐周总理的指示,铁道部将设计方案修改为公铁两用桥,至今仍是联结南北的重要通道。
依托黄金水道与焦柳铁路交会点的区位优势,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兴建的枝城港迅速繁盛,成为长江上大宗散货铁水联运中心,也是“北煤南运”“西磷东运”的枢纽。当时,长江港口煤炭运量主要取决于被称之为“三口一枝”的浦口、裕溪口、汉口和枝城港,枝城港随之名声大噪。
枝城长江大桥的运营,还加速化工、建材等多产业在宜都集聚壮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铁路运输量持续增长。1987年11月,宜都县撤县改称枝城市;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2014年,宜都首次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此后连续8年保持每年进位。
飞跃见证:为经济增添蓬勃动力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三峡工程兴建,宜昌从中等城市一跃成为现代化大城市,跨江大桥建设进入爆发期。短短十年,4座大桥先后开工建设,成为宜昌经济跨越式腾飞的最好见证。
1993年12月动工的宜昌第二座长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是三峡工程交通的关键工程之一,于1996年8月通车运营。作为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悬索桥,该桥被誉为“神州第一跨”,为“大国重器”三峡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1997年12月动工的宜昌第三座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高速G50重要构成部分,于2001年9月通车。该桥是第一座完全由我国自己设计、施工、监理的特大跨径悬索桥,大桥运营后,古老的车辆渡运方式慢慢成为历史。
1998年11月动工的宜昌第四座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是宜昌中心城区连接江南的核心通道,于2001年12月通车。作为长江上首例倒Y型三塔斜拉桥,该桥跨度在同类桥梁中为世界之最。建成运营后,宜昌城区过江汽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最早改变主城跨江景观的标志性建筑。2023年9月,夷陵长江大桥延伸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开工,将于2024年底竣工,是宜昌市“三环十二射”跨江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优化交通布局,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竞争力。
2004年2月开工的宜昌第五座长江大桥——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于2007年建成通车,是目前世界同类型铁路桥梁中跨度最大的桥梁。大桥建成加速了以宜昌为中心,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为主体的立体交叉运输体系的形成,有力促进了鄂西地区、川渝地区资源开发,并开启了“为中华鲟让道”的生态建桥新篇章。
依托一座座长江大桥,宜昌深度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格局,长江两岸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全市以开放的视野谋划追赶超越,持续做大做强通道经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完善路网:高质量打造世界级“宜昌环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大桥与城市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福祉的联系愈发紧密。近年来,我市聚焦“十字”高速铁路网、“十线三环”高速公路网和宜昌城区“四纵六横”快速路网等交通建设,不断勾画长江两岸的“虹桥”风景。
2012年11月动工的宜昌第六座长江大桥——至喜长江大桥,于2016年7月通车,是替代葛洲坝坝顶公路的大桥,属于三峡大坝后续配套工程,对确保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采用一跨过江的方案,与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翻坝、沪蓉西高速等形成交通“内外环”。大桥桥面两侧管道直通引桥,污水不会流到长江,并在国内首次采用护栏灯,既可保障桥面通行照明,也可保障灯光不照射到江面上。
2002年动议,直到2015年8月动工的宜昌第七座长江大桥——秭归长江大桥,于2019年9月建成通车,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钢箱桁架推力式拱桥,大桥将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三大旅游区以最便捷的路线串为一体,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2016年11月开工的宜昌第八座长江大桥——宜都长江大桥,于2021年2月9日通车试运营,是国家高速G59的控制性节点工程,是沟通鄂西、湘西地区的省际快速通道和重要枢纽,也是湖北省“753”骨架公路网中规划“纵6”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11月开工的宜昌第九座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于2021年7月通车试运营,作为宜昌城区第一座主跨度千米级的大桥,大桥与江城大道、至喜长江大桥、西陵二路、峡州大道、花溪路构成城市环线,实现城区中环闭合,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等区域组团全方位联动,城市集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2年3月,宜昌第十座长江大桥——枝江长江大桥开工,作为当枝松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串联当阳、枝江、松滋三个经济强县(市),对助力百强县市聚集区互联互通、推动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
回顾往昔,每一座跨江大桥都像一条城市“大动脉”,涌动着宜昌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动能。眺望未来,跨江大桥书写的壮美画卷仍在舒展,随着沙镇溪长江大桥、陡山沱过江通道、红花套过江通道等从“虚线”变“实线”,内通外联的“交通版图”持续扩大,宜昌将真正迈向“双集中、典范城、世界级”的全新时代。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肖行 通讯员 程锡勇
图片由宜昌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