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4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6版:守护长江 碧水东流

绿水青山排闼来

——宜昌推进长江大保护的作为与担当

图①山环水绕宜昌城。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图②​宜昌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生态小公民》读本。宜昌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图③60余支志愿服务队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共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摄

图④宜昌多年坚持向长江放流中华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大江奔流,春潮涌动。宜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倚两岸青山,挽一江碧水。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以赴答好长江大保护“必答题”,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战略引领

守护一江碧水东流

2月27日,天气转晴,滨江公园灯塔广场,慕名而来的市民三三两两徜徉其间,打卡拍照,尽情触摸宜昌绿色发展的脉搏。

灯塔广场原为磨盘港砂石码头,一度污水横流、粉尘飞扬。在宜昌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中,“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爆火“出圈”。

宜昌依江而建、因水而兴。讲好宜昌故事,长江是最好的逻辑起点,而长江大保护,则是永恒的故事主线。

作为“立规之地”,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实践中,宜昌确定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战略。

时间回溯到2022年9月16日,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召开,发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动员令,“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目标催人奋进。

2023年8月,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奋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宜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筑牢三峡生态屏障,地处长江中上游分界点的宜昌更是义不容辞。

宜昌聚焦“水文章”,不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岸线规划管理,实施长江绿色廊道工程,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守护一江碧水浩荡东流——

出台《宜昌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明确刚性管控“底图单元”和负面清单,形成“三级强管控、四级重实施、五级治末梢”机制,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

编制《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

以黄柏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蓝本,与恩施、神农架、荆州等地签订跨市州生态保护补偿方案,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制定《宜昌市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共谋划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408亿元。

举措接二连三,成绩有目共睹:长江宜昌段、清江水质稳定在Ⅱ类;宜昌跨市州河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一批经验全国推广。

大江奔流,生机勃发。“长江水清了,鱼群越来越多,老百姓别提多高兴!”长江的蝶变,让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退捕渔民刘成奎欣喜不已。

响应生态环保号召,刘成奎从打鱼人变成护渔员,定期义务巡江,劝阻非法垂钓和非法捕捞。

保护长江母亲河,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眼下,宜昌正尊崇自然基底和山形水势,坚定不移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

法治护航

筑牢三峡生态屏障

2月26日,早春时节,黄柏河碧波荡漾,成群的野鸭在水草中嬉戏,两岸秀美如画。

“责任河段有5公里,每周巡河两次,主要检查河道和两岸的环境状况。”作为黄柏河下坪段河长,下坪村党支部书记黄仕田沿着河岸巡河,“生态环境越来越美,游客也更多了”。

黄柏河,长江一级支流,宜昌的母亲河。曾几何时,矿山废水直排、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黄柏河“灰头土脸”。

2018年2月,湖北省首部流域保护地方性法规《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构建法治保障顶层设计,推动流域保护有法可依。

各部门齐抓共管、系统施治,探索出以地方立法、综合执法、水质“约法”、生态补偿为特色的流域治理“黄柏河样本”。2023年,黄柏河流域18个市控生态补偿监测断面Ⅱ类水质达标率为98.50%,入长江口国控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由于上位法调整、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等原因,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条例进行修正。目前,条例修正草案已通过一审。

法治引领,守护青绿。宜昌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大力推动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决定,牵头省内五地制定《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连续五年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等工作报告,适时开展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市城区重点绿地保护条例等执法检查。

在伍家岗区公安分局伍家派出所,民警杨喆多了另外一重身份——食药环森专干,主要负责食药环森类案件的协查,同时侦办相关案件。

保护环境,离不开强有力的生态执法。宜昌公安组建食药环森犯罪侦查支队,在全市113个派出所探索建立食药环森专干机制,建立四级河湖警长制,深化完善“环保+公安”、“江地联合执法”等机制,强化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为长江水清岸绿贡献公安力量。

擎“司法利剑”,护“一江碧水”。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环资审判新模式,指导基层法院突破“审执分离”限制,创建“四合一”专门化审执团队,加强具有环资专业背景的人民陪审员库建设,切实以司法之为守牢流域安全底线。目前,宜昌5家法院实行环资案件“四合一”、11家法院实行“三审合一”,成立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及环境资源巡回法庭19个,近三年来,共审理涉长江流域环境资源案件500余件。

宜昌市人民检察院持续聚焦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立长江三峡生态检察官制度,成立16个长江大保护检察工作办公室,推行“刑事打击先导、公益诉讼主导、民事行政跟进”的系统办案模式,创新“属地检察+交叉检察+巡回检察”检察模式,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修复、系统治理。近三年来,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60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700余件。

凝聚合力

共谱绿色发展“乐章”

碧水东流,只因有人用心守护。

2月25日,滨江公园双亭广场江边,志愿者们三五成群,手拎塑料袋、戴着胶手套,弓着身子捡拾各种垃圾。所过之处,破瓶子、烂衣物、废弃袋消失不见,留下干净的江滩沙地。

他们就是“三峡蚁工”,致力于常态化义务清理沿江垃圾、宣传环保知识,掀起了宜昌群众性保护长江的热潮。

截至目前,“三峡蚁工”已开展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8万人次,捡拾垃圾1000余吨。负责人李年邦说:“同行者越来越多,宜昌江滩更加美丽。”

生态文明要从娃娃抓起。2月20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505班学生走进市生态环境局长阳分局,观看环保宣传片、参观实验室、听取监测设备讲解,近距离感受环保魅力。

近年来,宜昌大力推动生态环保知识进课程、进校园、进家庭,组织编写《生态小公民》系列读本,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全方位营造生态育人环境。

在宜昌,中小学生争做“生态小公民”,自发参与守护长江生态,越来越多的市民也成为了“生态好公民”。

人的思想观念焕新,企业的发展理念也在升级。走进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厂房干净、管道纵横,犹如花园式街区。数年前,姚家港化工园还备受诟病:部分企业发展粗放,跑冒滴漏、偷排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必须做出改变!园区在高空设置环保监控,架起污水明管,实现污水全收集并且提标处理;企业配备专业的环保管家,精心设计流程,力求做到循环生产、产品耦合。

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姚家港化工园不仅发展跃上新台阶,含“绿”量也更足。

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区,“长江干流陆向岸线污染拦截及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生态处理中试示范工程引人注目。

这是兴发集团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兴发集团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长效推进“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

关闭原有4个工业用水排放口、扩能污水处理装置到实际需求的1.5倍……一系列环保治污举措根除了长江污染隐患。外排废水有机磷含量保持在0.2毫克/升以下,废气二氧化硫含量保持在5毫克/立方米以下。

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生态小公民的教育普及、企业园区的绿色转型……多方力量汇聚,共同谱写出自然和谐共生的“宜昌乐章”。

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对规律的尊崇,宜昌正阔步前行,迈向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美好明天。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江山 何冠英 皮亚捷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3-04 ——宜昌推进长江大保护的作为与担当 1 1 三峡日报 c281027.html 1 绿水青山排闼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