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张明文 通讯员 曾维国
千年古县、全国百强、三峡水乡枝江市,是长江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一江两河百湖”与长江曲径相通,为长江补充着欢畅清流。长江流经枝江102公里,占比全省十分之一。如今,长江枝江两岸,树木葱茏挺拔,玉带无缝衔接,巍巍大堤护佑安澜;城区十里滨江长廊,成为市民共享客厅,网红打卡胜地;水中“大熊猫”江豚嬉戏腾跃,植物“大熊猫”疏花水柏枝现身枝江,成为江洲生态奇观;母亲河腹地,1100多家“四上企业”绿色发展,书写着“共抓大保护”的恢宏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3周年之际,记者与宜昌市生态环境局枝江市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尚桦走河道、溯支流,回望“十大攻坚战”征途足迹,探寻了枝江市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在全省全市抢前争先、持续提档升级之道。
记者:尚局长,长江保护法实施3年来,枝江市立足站好长江“枝江岗哨”做了大量工作,请问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成效?
尚桦:最直观地看,长江枝江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枝江市以过硬指标通过审查,摘取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桂冠,荣膺湖北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表现突出单位等,应该是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长江保护法,纵深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综合成效的集中体现。
记者:水岸同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枝江市改善生态、保护长江的亮点,请您介绍一下枝江市的具体做法。
尚桦: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减污截污、提升水质,确保一江清水滚滚东流,枝江市一直走在前列。三宁化工拆除年创产值2亿元、利润3000多万元的“田田化工”,是在宜昌市首开先河的“第一拆”。枝江市“一企一策”推进沿江一公里内26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依法取缔23个非法码头,岸线复绿9000余米,绿色江岸总面积达到了1.44万亩。与此同时,我们整治了长江沿线310个排污口,同步对沮漳河、玛瑙河两个长江支流共147个排污口进行了溯源管理。我们自觉将内陆湖泊、水系当作长江的“毛细血管”,强力推进退垸还湖、退渔还湖和水源地保护,致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水体。退垸还湖的陶家湖承水面积达到了6710亩,比此前翻了一番;退渔还湖的金湖总面积达到了7290亩,经过立体整治后,湖水清澈见底,水面百鸟翔集,水下森林摇曳,湖岸美景怡人,被人们誉为“枝江的西湖”。市域内长江支流和“毛细血管”的净化,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为长江枝江段水质稳定提升提供了牢不可破的“硬支撑”。
记者:在长江枝江段,我们看到了污染物过载船只,也看到了洗舱站,他们的工作情况如何?
尚桦:近年来,我们在抓好16家港口企业全覆盖建设防污染设施的同时,立足提升污染物接转处能力,先后建成了1个船舶污染物接收码头、安排2艘接收船专业收转船舶污染物。运行过程中,我们应用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净小宜”“船E行”,累计接收、转运、处置生活垃圾223.26吨,生活污水23710.61吨,含油污水855.14吨,实现了船舶污染物交付、接收、转运全过程网上操作,破解了船舶污染物交接双方无法及时有效衔接的难题。此外,我们在姚家港水域建成了长江湖北段首座智能化化学船舶洗舱站。2021年投入使用以来,共完成洗舱作业99艘次,另对47艘普货船舶的机舱进行清洗,接收洗舱污水6027吨。
这些投入,旨在宣誓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同步丰富生态环境部门服务市场主体、改善营商环境的举措,而不是以船舶可移动为托词,将保护长江的配套服务推给上下游地域。
记者: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枝江市为落实法律规定,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尚桦:生态环境,党政同责。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后,枝江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组织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和市镇两级单位进行了释法学习,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将其纳入了每一年度执法检查、委员视察范畴。市目标考核办将长江大保护十大攻坚战细化分解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了市镇两级党政领导年度目标考核,并在评先表优、晋职晋级中实行“一票否决”。
为使长江保护法刚性落地,枝江市委、市政府全面硬化了三大举措。一是硬化河湖库渠长制。市镇村三级河湖库渠长达到280人,包保范围全面铭牌管理。市委书记、市长和“四大家”领导人人领责、各负其责,镇村两级分级负责,全市河湖库渠一周一巡、智慧日巡得到督办落实。二是硬化监管执法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公检司法有效衔接,建立健全“环保+公安”“环保+检察”等协作机制,在长江、沮漳河、玛瑙河流域枝江段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江、水上执法等巡查检查,联合开展长江岸线保护、禁采禁捕、企业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行动。三是硬化交界水域联合执法制。与宜都、江陵、松滋等周边县市建立交界水域河道禁采、禁渔联合执法机制,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消除管理“盲区”。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开展长江禁捕执法巡查140余次,立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3起。3年来,全市以“零容忍”的决心查办违法行为266起,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0件,完成生态损害赔偿磋商赔付17件,共赔付金额102万余元,形成了有力的法治震慑效应。
记者:枝江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立体修复、项目建设“生态红线”管理等曾得到央媒多次报道,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尚桦:围绕建设长江生态廊道,枝江市自2021年起,累计投入12.74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修复长江岸线生态6.2公里,完成重要节点绿化项目3个,面积150余亩,谋划森林景观质量提升示范项目9个,面积590余亩,实施森林抚育工程,对仙女镇456亩、百里洲镇600亩森林经营基地进行森林抚育。结合三峡后续长江河道治理工程、江堤崩岸应急整治工程等项目,投资4.5亿元治理护岸总长49.6公里,滨江公园生态护坡建设项目得到水利部高度肯定和推崇。实施内陆耕地肥药减量,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3.9万亩,机肥替代化肥15.84万亩次,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2.15%。引进市场主体专业从事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9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到98.86%。另一方面,依法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新增项目严格执行“生态红线”管理。2018年来,全市环评审批项目346个,长江干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无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长江干流岸线3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无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
记者:践行长江保护法等,让长江大保护深入人心,必须全民参与、人人恪守,请您介绍一下枝江市的做法。
尚桦:首先,市委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分年度将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纳入了必学内容。市普法领导小组、市委宣传部也将其纳入了市镇两级机关、学校、社区、企业普法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确保学深悟透、家喻户晓、真知笃行。二是深入开展长江生态保护讲座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普及长江保护法等知识,使环境意识成为一种习惯,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三是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乡村振兴、法治政府建设、共同缔造、“双千”服务等,创新开展“生态小公民”“生态好公民”、长江保护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大赛等评选活动,深度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浓化共治共享、惠及子孙的氛围。在枝江市,敬畏法律、尊重自然、呵护环境、珍爱长江,不再是生态环境部门单兵突围、孤军奋战,而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高度自觉。
记者:枝江市将如何把依法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引向深入呢?
尚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推动长江高水平保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环境优化齐头并进,是枝江市委、市政府常抓不懈的要务。我们将持续做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提增工农业生产的含“绿”量、含“新”量,以筚路蓝缕、久久为功的使命担当,建机制、强保障、添措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站好长江“枝江岗哨”,当好长江“全勤卫兵”,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枝江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