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在路边找到一个停车位,结果被告知不消费不许停车。”3月6日,市民肖刚开车至大连路畔山林语附近时,因需要临时回复工作文件,本想将车停靠至路边的泊位上,不想遭到了门店商家的拒绝。
对此,你是否也有过相同的经历:公共停车位被“鸠占鹊巢”,三步一电动、五步一锥桶,桌子、板凳等各式各样的物品在公共停车位上“花式圈地”,“僵尸车”长期停放,你是否也有过类似望“位”兴叹的遭遇?
现象:公共车位“私有化”,“停车难”矛盾凸显
“眼看着廊桥水岸的路边停车泊位上还有几个空位,可是走近了才发现车位不是被反光锥、禁停牌占据,就是被非机动车占用,公共停车位都成附近商家的‘私人车位’了。”周末,市民王女士本计划带着孩子到江边的江豚广场游玩,无奈就近的廊桥水岸道路临时停车泊位被商家私自占用,只能将车停放到较远的停车场,“本来周末停车需求就大,还被他们霸占着,真是浪费公共资源!”
“我们家这一带停车位其实挺多的,但是很多都被商家用别的东西各种障碍物占据,弄得我们明明看到了停车空位但是不能停车!”有着同样停车烦恼的还有家住深圳路的市民王先生,他告诉记者,之前还有居民因为路边停车位和商家发生过争执。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本是为给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然而,上述两处道路泊位因未实行收费管理,导致各种停车乱象层出不穷,有的车辆“只停不走”,致使道路泊位利用率极低,真正有临时短停需求的车主“一位难寻”;有的本因在小区配建停车场或公共停车场停放的车辆转向了道路泊位,造成配建公共停车场资源的浪费;有的车主将车辆随意停放,严重影响公共交通秩序及道路行车安全;有的商贩“以车为市”占用车位经营摊位,影响市容秩序,种种乱象形成了“车位被长期占用—车位不足—车辆无效行驶—交通拥堵—加剧行车难、停车难”的恶性循环。
道路停车收费还是不收费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宜昌道路停车在2015年以前是实行的收费管理,主要采取人工收费方式,2015年以后暂停了收费。由于道路泊位免费开放后,导致各种停车乱象的随之而来,为进一步规范城区道路停车秩序,2021年,在多次征求各方意见研究后,宜昌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宜昌市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决定启动道路临时停车收费管理工作。
措施:差异化收费,更显便民利民
2021年以来,宜昌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停车惠民”工作要求,针对停车资源紧缺区域,多措并举缓解“停车难”,以“建筑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道路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原则,推动全市道路泊位恢复收费运营。
为此,宜昌先后制定了《宜昌市城区路内停车场设置指南》《宜昌市城区停车场设施设置导则》等,明确停车场规范设置、管理标准。同时,作为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经营主体,宜昌城市停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对不影响人行、车行等前提条件的道路临时停车场点,通过改进路面承载结构、优化人车通道布局、高位视频取代传统道闸等方式分批实施智能化改造。
2022年11月1日,市发改委、市城管委联合批复了《关于宜昌市城区城市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收费标准的批复》(宜发改价调函〔2022〕19号)。将城区公共道路泊位划分为核心区域、外围区域,实行差异化收费。截至目前,全市分批次恢复了69个点位、2177个道路泊位的收费管理。
通过智慧停车平台分析,实施收费的道路停车位日平均周转率由启动收费前的0.6提升至4,整体周转率提高了6倍,一些中心区域周转率甚至达到10以上,道路临时停车泊位从“一位难求”到“随时可停”,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中心区域交通矛盾,更好地体现公共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和方便市民停车的便捷度。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郑璐 通讯员 杨露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