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张婷婷
前不久,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在武汉、十堰、荆州、宜昌等9市(州)17所承办学校举行。宜昌市代表队克难奋进,获得75个一等奖、70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一等奖数、获奖人数、获奖率位居全省同级市州首位,实现全省同级市州九连冠。
宜昌选手为什么能在全省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对当前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何启示?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对接产业统筹布局
优质专业错位发展
38分钟内完成四等水准测量16次仪器架设、观测、读数和记录计算,宜昌代表队速度和精准度,遥遥领先其他市州选手,以绝对优势拿下4个一等奖。
工程测量作为三峡中专的省级优质专业,在全省各职校中遥遥领先,技能高考建筑类本科上线人数近几年一直稳居全省第一,占据上线总人数一半以上。今年的工程测量省赛,三峡中专拿下4个一等奖,新增代表队兴山职教中心在强校带动下,首次参赛教师也拿下1个三等奖。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市教育局统筹下,宜昌构建了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错位发展的专业布局,9所优质学校的13个优质专业全部组队参赛,同时确保每个赛项宜昌都布局一两所学校参赛。”宜昌职业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周欣说。
今年省赛中职组共有17个赛项,我市分别有77、77、53名选手参加学生推荐、抽测和教师3个组的比赛。其中,有14个赛项拿到了省赛一等奖,共计获得75个一等奖、70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一等奖数、获奖人数、获奖率位居全省同级市州首位,实现全省同级市州九连冠。一等奖获奖专业70%以上来自省级优质专业。
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大赛作为促进专业内涵发展的主要抓手、教学改革的推进引擎、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全方位构建赛教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对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影响力。
搭建四级竞赛体系
从“只盯冠军”到人人成才
“只有把握好每次学习练习时间,付出足够汗水和努力,才可以取得收获。”拿下幼儿保育省赛抽测组一等奖的获奖选手、长阳职教中心黄京媛、覃海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2015年省赛首次试点“参赛单位推荐学生+省级随机抽取学生”的参赛模式,到2018年所有赛项全面实施,就是为了不把大赛办成精英赛,而是让人人都有收获。
“技能大赛绝对不是精英赛,人人参与、人人出彩才更有意义。”周欣介绍,目前,在宜昌,一套以学校日常技能教学为基础、以市级竞赛为驱动,以国家、省级大赛为引领四级常态化技能竞赛体系稳步构建,覆盖所有“学生、专业、教师、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竞赛融合机制已经形成,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已成常态。
技能大赛磨砺并催生了一批宜昌小工匠,在省赛、国赛中崭露头角。在2023年国赛中,我市参赛选手荣获7银10铜。
早在2017年,湖北省中职学生获得省赛一等奖及以上的,技能高考专业考试认定为满分。今年首次推出的高职学生获得省赛一等奖以上的,参加专升本考试直接免试录取的新政,将激励更多学生报名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选拔与学习。
不少职业院校和企业负责人也证实,高质量的技能大赛成为深化校企合作的突破口,在学生就业选择中,校企双方额外照顾,许多孩子还没有毕业就被企业相中,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馍馍”。
赛项设置智能化数字化
实践设备不断提档升级
“除了对标国赛、师生同赛,今年的省赛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产业热点,及时反映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伴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大赛对比赛设备、参赛师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宜昌市教育局副局长石希峰表示。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省赛项目,涉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赛项占比达到了一半。而宜昌能够在激烈竞争中,依然保持同级市州遥遥领先,跟全市专业建设统筹一盘棋,持续深入产教融合,不断加强设备提档升级是分不开的。
“今年的通电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省赛,竞赛设备、竞赛内容、竞赛方式,跟往年相比,均有很大变化。竞赛设备由原来的模拟设备升级为更贴近实际生产的设备,机械安装部分占比增加且难度增大,要求先拆再装。评分方式也变了,由原来单纯结果评分变为过程评分加结果评分。”宜昌市科技职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老师张凤姝表示,将大赛核心技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给学生夯实了基础,再加上赛前针对竞赛设备进行强化训练,学生获得一等奖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现代制造省赛今年同样增加了难度,新增创新设计内容,能够设计绘图,用文字清晰表达设计思想,进行批量件加工,锻炼学生对复杂加工工艺、工艺流程控制以及检测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对工业全流程的掌握。”该赛项裁判长王行刚也证实。虽然实际岗位分工“全懂全通”不是硬性要求,但比赛本身可以锻炼学生将各种模块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设备、技术更新太快了,今年也有少数原来的夺冠优势项目,因为没有更新平台、设备,这次失之交臂,对我们来说也是遗憾。”石希峰表示,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会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对传统专业的持续改造和升级,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比赛规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4月15日,宜昌科技职院智能制造中心,教师邹丹丹和数控专业大一学生望陈铖正对着世赛的题目,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数控机床。
“望陈铖爱琢磨、不怕苦,眼里有活,悟性也好,是我们校队的种子选手。”邹丹丹告诉记者,望陈铖以前是学校中职部的学生,现在是学校数控专业大一学生,今年首次亮相数控多轴加工技术国赛选拔赛,就以全省第三拿下一等奖。
近年来,宜昌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将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双师培养、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统筹考虑。同时,扎实推进 “3+2”中高职分段培养、技能高考、五年制高职教育、高职单招等各种升学通道,从而保证职业教育的接续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如果落后于行业发展,将不利于校企同频共振。”宜昌科技职院校长周玉堂表示,以汽车行业为例,行业本身变化快,新能源汽车的很多动力及控制模块燃油车不具备,不同品牌车辆之间有差异,学生喜欢学这个专业,要学好,至少也要摸得到设备。
将比赛规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而校企合作能增加实训设备和场地,也成为学校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三峡中专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湖北建夷检验检测中心入住学校运营三年,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及企业服务等方面开展实体化运营。宜昌科技职院智能制造中心、枝江职教中心电子电路产业园实训基地、秭归职教中心三峡人家旅游实训基地等,都为学生技能学习、实训实习提供了高效学习的工作场景。
为了把更多的工匠请进课堂,宜昌不少职校聘请产业教授,让更多的职业技工站上了讲台。而到企业车间实践,给自己充电,也成为许多职校老师的必修课。截至目前,全市中职双师教师达到724人,为宜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