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1版:头版

求职别上了“付费内推”的当

三峡日报评论员 方龄皖

花七八千元就可以进入名企实习,十几万元就能拿到大厂offer(录用通知)……一些求职中介机构在网络平台推出的“名企实习”“包过内推”,背后其实是一种诈骗套路。(本报昨日五版“新华视点”报道)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求职就业竞争难免激烈,好的岗位更显稀缺,一些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借机利用求职者的“焦虑心态”挖“坑”设“陷”。眼下又是毕业季,大学生应聘求职进入关键期,“名企实习”“包过内推”这类信息再度沉渣泛起。尽管媒体不断曝光,监管部门也多有提醒,但这些炮制而出的“忽悠套路”,在当下的就业形势下仍有很强的诱惑力,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掉入求职陷阱。

分析个中原因,一方面是不良中介平台利用求职者与招聘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故弄玄虚,居中作梗,赚取由“信息差”带来的丰厚利益;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小白”和“职场小白”,一些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试图走捷径,心怀某种侥幸,主动交费“入局”,不自觉地成了不良中介机构的“盘中餐”。

民生的痛点,往往就是公共服务的发力点。类似“付费内推”这样的求职陷阱每每令大学毕业生“中招”,暴露出高校、就业中介、市场监管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单位公共服务的短板。要想从根本上治理这种乱象,除了对大学生加强警示教育外,一方面要利用法治手段,严格整顿就业市场秩序,对实施诈骗的中介机构发现一家处理一家,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使之经营规范、透明、公开,切实保障求职大学毕业生和家长的权益;另一方面,高校和相关公共服务部门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搭建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填平招聘方与求职者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让人岗“精准适配”,从根本上降低大学生对求职中介的依赖,帮助学生精准就业,更好就业。

眼下,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走在求职的路上”。在此,需要提醒求职心切的学子们多留个心眼,应聘之前先做好招聘企业和中介平台的背景调查。同时,也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么好的岗位若花钱就能拿下,它应该早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怎么会停在那儿等你?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6-19 1 1 三峡日报 c290093.html 1 求职别上了“付费内推”的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