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5版:理论周刊

从历史长河中看宜昌发展

宜昌历史悠久,距今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78年火烧“夷陵”载入《史记》,自此宜昌信史有了2300多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宜昌从最初的“西陵部落”起步,历经沧桑巨变,到如今发展愈加迅速,脚步愈加自信。

历史蝶变形成宜昌都市。宜昌从江南的“西陵部落”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古城“夷陵”“荆门”“西陵”初现猇亭、峡口一带;从秦汉时出现的“夷山故城”,到三国时建立的葛洲坝“三城”:步骘城、步阐城、陆抗城;从东晋郭璞“相度”“夷陵古城”为今城奠基,到南北朝峡口建立“七胜城”“安蜀城”;从州县治所的“唐城”、没有围墙的“宋元城”,到设围的明清“夷陵古城”、民国的“宜昌新城”;从1949年11月宜昌全境解放,到2001年3月设立夷陵区,宜昌市辖5区5县3市。宜昌历经了军事要塞——郡县治所——过载码头——通商口岸——现代都市的蝶变,因此,宜昌取意“宜于昌盛之地”,被誉为“峡口明珠”。

文化名人涵养宜昌气质。宜昌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出的文化名人,涵养着宜昌秀外慧中的城市气质。宜昌是屈原、王昭君等的诞生地。“辞赋之祖”屈原不仅为中华文明注入诗魂,传承不屈的求索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还形成了华夏厚重的“端午文化”。“和亲使者”王昭君出塞,为汉朝带来60多年和平,也让“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历史佳话传承千秋。东晋郭璞注疏《尔雅》,留迹墨池,最早宣传长江,为宜昌城传下千年文脉;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庐陵事业起夷陵”,形成夷陵“文化高地”;白居易、白行简、元稹“诗三游”,苏洵、苏轼、苏辙“文三游”,张大千三兄弟“画三游”,“三游洞”名扬天下;清末民初杨守敬著《水经注疏》,被称为郦学丰碑之作。此外,宜昌还拥有当代代表性作家——“工人诗人”黄声笑、“农民诗人”习久兰、《长江三部曲》作家鄢国培……一大批文化名人浓墨重彩留迹。

“三次腾飞”提升宜昌形象。宜昌从清末川汉铁路建设起步,现代化变革从此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宜昌实现“三次腾飞”:1965年至1990年,这一时期的“三线建设”特别是后期的葛洲坝工程建设,使宜昌“第一次腾飞”,宜昌从滨江小城变成活力中等之城;1991年至2009年,这一时期的三峡工程建设使宜昌“第二次腾飞”,宜昌迈入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后三峡时期,宜昌锚定“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目标定位,踏上“第三次腾飞”之路。宜昌城区骨架进一步拓展,宜昌迈入“高铁时代”,融入全国都市圈;新型产业兴起,“长江大保护”生态治理彰显宜昌山水城形象气质;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三峡水运新航道建设将带给宜昌新的发展机遇,宜昌区域性中心大城格局初步形成。

奔腾长江蕴蓄宜昌动力。宜昌自古就是“楚之西塞”,长江穿城而过,“上扼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之称。先秦时鬻熊率领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人后来“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推进巴楚融合,为辉煌的中华史增添了厚重的楚文化篇章。宜昌自那时起一直是各方争夺的重要据点,尤其是近代以来,辛亥革命中宜昌首先响应武昌起义,八天后光复宜昌,在民主共和历史上写下重要一页;大革命时期,李超然率先在鄂西发起瓦仓秋收暴动,建立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在短短40多天时间完成紧急抢运任务,将停驻在宜昌的十几万吨物资和三万多人员转运至大后方,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和大批人才;在1943年鄂西会战中,宜昌石牌保卫战成为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转折点。而近代以来,围绕长江三峡的防洪和开发,从民国时期的“三峡开发”计划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葛洲坝工程建设和三峡工程建设,终于实现了国人的百年梦想,为宜昌第三次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交流融合丰富宜昌文化。巴楚融合、中西交融,在宜昌塑造出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特性。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将军事屏障从沮漳河流域,经今天的荆门山和虎牙山、西陵峡口一带,一直推到今秭归、重庆巫山一带,楚巴之间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融合。宜昌在唐朝形成了古港,到元朝时呈现初步繁荣,到清康熙三十八年(1689年),镇川门江边建立“镇江阁”,成为水上粮食交易中心。清末的“川盐济楚”,使宜昌港成为川盐转运码头。近代以来,宜昌在向“商埠码头”转变过程中,与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交织交融,形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红色基因塑造宜昌精神。诸多新中国的元勋和革命志士早年都曾在宜昌战斗过,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影响了宜昌一代又一代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在辛亥革命后到宜昌呼应“护法运动”,后来指导宜昌建党;刘伯承在“川军援鄂”时,率领支队(团)前往宜昌指挥战斗;吴玉章和李维汉在宜昌力挺贺龙部队;大革命时期,祖山竹最早到宜昌城建立党组织;土地革命时期,周逸群、段德昌在宜昌重建鄂西特委,赵一曼在宜昌城建立地下联络站;抗战时期,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原型之一的钱瑛,三次入宜昌城指导建党。此外,宜昌也是中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重要来源之一。1930年,成立于鄂西的红六军与红四军在荆州公安会师后组成红二军团;1931年3月,红二军团在长阳枝柘坪改编为红3军,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其中贺龙从1926年北伐首次攻克宜昌城,到1934年底率军退出湘鄂边苏区开始长征,前后达8年之久。20世纪60年代中期,宜昌被列入“三线建设”,一大批三线企业落户宜昌,为宜昌带来现代工业文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这里传承至今。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李扬)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6-24 1 1 三峡日报 c290440.html 1 从历史长河中看宜昌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