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2版:要闻

宜昌莲沱:红色教育基地变身网红打卡点

莲沱“九四”暴动

莲沱畔服务区“探索风车”。 三峡日报记者 吴延陵 摄

山峰陡峭,江水奔腾,蜿蜒逶迤的G348三峡公路之畔,夷陵区乐天溪镇莲沱村正在成为文旅焦点:造型别致的探索风车,优美浪漫的时光渡口,巍峨耸峙的“九四”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宜昌莲沱,从这片浸染了革命烈士鲜血、地质学家智慧的峡江热土中,见证壮阔的风景,汲取奋进的力量。

历史溯源:见证亿万年的地质变迁

沱,是指可以停船的水湾,长江三峡以沱命名的地名有数百个,每一个沱都风景优美、各有特色。位于长江北岸乐天溪镇的莲沱,“莲”字源于形似莲花、极为凶险的长江“三漩”,动人的名称背后,是千百年来无数过往商旅的血泪。

莲沱“三漩”的形成,故老相传与西天取经相关,唐僧师徒取经途径此地被江水所阻,一只千年老龟现身驮师徒过江,托付唐僧询问佛祖自己要修炼多久成仙,唐僧满口答应。取得真经返回时,老龟将师徒四人驮至江心,询问后知道唐僧忘记了托付,恼怒的老龟在江里连打三个滚,形成三个波涛汹涌,状若莲花的大漩涡,于是人们将此地称为莲沱,岸边晾晒落水经书的山坡被称为晒经坪。

这则传说显然是从《西游记》的故事演变而来,漩涡的形成是江水水流速度、流向变化和江中参差错落的礁石所引起,给过往船只带来极大威胁。莲沱“三漩”中有两漩偏北岸,一漩偏南岸,吞没了不少过往船只,有船工歌曰:“斗船且住隔南沱,三漩深深不可过!”后来随着葛洲坝建成,长江“三漩”消失,江河安澜。

除了江中的“三漩”,两岸独特的地质条件更是让莲沱为世界所瞩目。1924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队来到宜昌,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发现了西陵峡东部莲沱、石牌绵延约5公里长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剖面,命名为全国寒武纪地层三大典型剖面之一。

1963年,刘鸿允、沙庆安将李四光等冠名的“南沱粗砂岩”改称“莲沱群”。1978年易名为“莲沱组”,沿用至今。至此,宜昌莲沱成为了中外地质学者和爱好者的天堂,每年都有不少地质学专业学生来此,考察研学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真谛。

红色印记:彪炳史册的“九四”暴动

青山处处埋忠骨,风景秀丽的宜昌莲沱,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都曾浸润和流淌着革命先烈的汗水与热血,“九四”暴动的英勇故事永远流传,烛照后世。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宜昌县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积极组织革命武装斗争,打击土豪劣绅和封建地主,掀起土地革命风暴。次年初,县委书记郑炽昌带队到北乡莲沱一带开展建党活动,相继发展杨继平、赵德昌、万成安、屈林道、郑兴昌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8月,中共北乡区委员会(又称莲沱区委)正式组建,杨继平任区委书记。中共莲沱区委先后建立了5个中共党支部,并建立了农民协会、赤卫队、妇女会、少年先锋队等革命群众组织,先后领导了两次年关斗争和打团防、杀团总斗争,取得胜利。

随着革命热情的高涨,1929年10月6日,中共莲沱区委在鄂西特委和宜昌县委的领导下,于乐天溪、路溪坪、沙坪、古城、黄家冲等地举行武装起义,史称“九四”暴动。杨继平、朴光全、赵德昌率领农民赤卫队,分三路向乐天溪、路溪坪、九山的地主武装发起进攻。赤卫队打土豪杀恶霸,打开地主粮仓,救济饥饿群众。

“九四”暴动后,国民党当局和反动势力惶恐不安,急调驻军并纠集多处团防,对赤卫队疯狂围攻。赤卫队与强敌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区委书记杨继平被残忍杀害,退至蜂笼寨郑家洞子的68名赤卫队员全部壮烈牺牲,在云雾山突围的70多名赤卫队员遭捕,被集中杀害于沙坪村柳树沟。敌人疯狂“清乡”,残酷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60多人。

1951年,当时的中共宜昌县委在乐天溪修建纪念碑亭,沙坪村人民在柳树沟就义地新修杨继平烈士墓、九四革命陵园。1983年,因葛洲坝库区水位回升,原碑亭拆除,于乐天溪镇杜家咀山上建纪念碑,2009年10月,因滑坡而损毁的纪念碑按原样迁移到乐天溪镇莲沱村重建。纪念碑设计为丰字型,碑座通高11.33米,碑身高9.4米,象征“九四”暴动壮举。

文旅融合:打造世界级宜昌旅游新名片

望不尽的青山连绵,诉不完的荡气回肠。随着G348三峡公路改扩建,莲沱渡口升级为莲沱畔服务区,如诗如画的梦幻亲水空间,宁静浪漫的滨江步道,被网友称为“最出片的白色建筑”的探索风车……莲沱已经成为了热闹的网红打卡点。

通过路域景观、红色文化、地质科普的有机结合,宜昌莲沱以新发展理念打造出自然生态路,以地质遗迹资源打造出科普游学路,未来,莲沱村827度假小镇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落地,莲沱将成为宜昌文旅崭新的名片。

宜昌拥有世界级的山水人文资源,拥有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资源,拥有丰富多彩的地质资源,如何让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地质文化等为旅游高质量发展铸魂赋能?

近年来,宜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用文化浸润“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多的村镇正在围绕“红+绿”这篇大文章,充分挖掘档案资源,讲好宜昌红色故事、历史故事、山水故事,擦亮三峡品牌,描绘出世界级宜昌的旅游新风景。

三峡日报记者肖行 初末 通讯员 焦永丽

本版部分图片由宜昌市档案馆提供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6-26 1 1 三峡日报 c290709.html 1 宜昌莲沱:红色教育基地变身网红打卡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