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联合公布国家妇幼中医药特色建设单位名单,全国90家妇幼保健机构(含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入选,全省仅5家单位位列其中,宜昌市妇幼保健院榜上有名,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妇幼保健机构,彰显了该院在中医专科建设领域的显著进步与全新突破。
深耕“妇幼+中医药”服务31载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致力于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深入挖掘中医药在妇幼健康领域的独特优势,将中医药服务贯穿于医疗保健全过程。
早在1993年5月,医院党委便积极筹建中医科,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使中医药服务深度融入医院产科、妇科、儿科、儿保等领域。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医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妇幼+中医药”服务模式,深受全市妇女儿童好评。
2020年9月,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至城东大道99号新院区后,更积极谋划发展健全中医科服务能力。秉承“无中医不保健”的办院思路,医院持续投入230多万元加强中医学科建设,引进高水平中医人才及先进设备设施,着力构建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同时承担三峡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医及康复专业教学任务。
2022年,全新的中医针灸康复科门诊与市民见面。2023年,1600余平方米包括康复治疗中心和住院病房两大区域的中医针灸康复科住院病区正式启用。自此,宜昌妇幼中医形成以湖北省知名中医杨松柏工作室为核心的高水平团队,为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市民提供“门诊+康复中心+住院”的“一站式”特色中医服务。
打造全新妇幼中医药融合发展服务
中医针灸康复科主任杨松柏表示,院党委班子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将发展中医药工作纳入医院“十四五”规划,全力推进“三专二综”建设,把中医纳入多学科融合发展诊疗体系,确立以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为主,兼有中医内科、中医康复、中医治未病等多科并进的发展方向,致力打造从妇女、儿童覆盖至全人群的中医特色健康保健服务模式。
近年来,该院中医针灸康复科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不仅引进2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针灸博士、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还聘请同济医院肖少华副主任技师为该科技师长。同时通过健全“师带徒”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形成人才梯队科学配置的21人中医团队,整体实力迈入省内同类专科先进行列。
在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引进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言语吞咽功能评估系统及治疗仪、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高频电治疗仪、低中频治疗仪、智能上下肢功能训练仪、电动起立床等10余种现代康复设备,更好满足广大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的诊疗需求。
科室还在传承中医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医药服务,综合运用传统针法、灸法、推拿等技术,开展20余种针灸项目和10余种推拿项目,并特别推出以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法和程莘农院士三才针法为代表的中医适宜特色技术项目,形成独有特色,受到患者一致好评。
五年内打造中医两大住院病区
如今的中医针灸康复科,医疗业务用房2500余平方米,设病床48张,门诊设有老中医专家门诊、杨松柏名医工作室、中医妇科、儿科、中医内科、中医康复及治未病等众多专科门诊。康复治疗中心设有功能训练厅,开设了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言语吞咽等康复评定室,运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技术和现代康复技术为患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复治疗。
数据显示,仅2022年一年,该科门诊诊疗人次达2.2万多人,中医优势病种服务1.5万多人次,患者满意率达到95%。
杨松柏表示,肩负国家妇幼中医药特色建设单位使命,今后将持续推进妇幼中医药融合发展,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探索和创新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的路径与模式,做优做强针灸康复、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治未病等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五年内再打造中医儿科、中医妇内科两大住院病区,为全市妇女儿童乃至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特色健康保健服务。
三峡日报记者 时刚 通讯员 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