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4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5版:视点

一刀一版匠人心

高新章仔细清理刻板上的浮灰。

明末清初的夷陵版画作品。

压印是版画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

高新章正专注地在一块木板上雕刻。

画室的桌上摆满了制作版画所用的各种工具。

小学员学习版画制作。

外国留学生对夷陵版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夷陵楼,古色古香的庭院一隅,坐落着明末清初镌刻善书的余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夷陵版画陈列馆。

伴着氤氲墨香的画室里,夷陵版画第五代传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新章正埋头平刀铲刻,定睛细看,运刀大胆有气度,刻线刚劲有力,仿佛刀刀有金石之声,铿锵作响,尽显“持刀舞墨,敢能跃马长城”。

一个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量的技艺,其每一个细节都超乎想象。

木刻版画是个辛苦活,画稿、雕刻、染色、压印、等工序各有讲究,蕴藏着夷陵版画的秘密。

构思设计是版画制作的起点。夷陵版画鲜见宏大叙事的“史诗性”题材,多见一些描绘寻常生活场景、乡间民俗活动,以及表达美好祝愿的“小”题材。艺人注入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审美评价,在“小”题材中获得艺术升华。

雕刻制版是版画制作的关键。高新章的刀法,少见木刻的规矩与陈法,推崇自在写意。他以刻刀接触到版面的最原初的迹痕,构成别有韵味的点、线、面元素。已过花甲之年的高新章稍稍有些力不从心,但一套动作仍是行云流水。

仔细端详画室陈列的作品,黑白分明,夺人眼球,看似随性、随意的线条, 却极其地有章法和思路。简单中衍生出丰富,质朴中又见纯真。

这门沉淀在时光中的老手艺,让无数人心向往之。前些日子,阿富汗籍三峡大学国际学院研一学生炳文(中文名)来到夷陵版画陈列馆,拜师高新章,体验了版画制作。

“夷陵版画让我感到惊叹。每一幅版画都有一个故事,展示了工匠们的技术和热情。雕刻和印刷的过程既古老又美丽,让我想起人类创造力的持久力量和保存这些文化珍宝的重要性。”看似枯燥的雕刻训练,炳文却乐此不疲,越雕刻越有心得。

自1988年起,“中国民间版画之乡”夷陵区已举办36期夷陵版画培训班,培训学员500余人,其中不乏七八十岁的老人,亦有不到十岁的小学生。“举办培训班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通过版画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去感知、理解和传播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创作出具有新的时代风貌、新的审美风格、新的技能水平的版画。”高新章很期待。

三峡日报记者 宋潇潇/文 付蓓蓓/图

【夷陵版画】

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早在北宋时期,就有大量木刻雕版黑白版画出现,明末清初便闻名遐迩,历经古今世代传续,被誉为飘香山野的“黑牡丹”。 1993年,夷陵区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版画)之乡”称号。夷陵现代民间版画是夷陵人现实丰富多彩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表达,肺腑的心声、时代的主旋律。有260余幅作品先后被国家级和省级报纸杂志发表,多幅参加国家级省级美展,多幅获奖。2013年10月,夷陵版画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峡日报记者 宋潇潇 整理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7-24 1 1 三峡日报 c292890.html 1 一刀一版匠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