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4版:副刊

夜宿道观河

□张艳平

甲辰年清明时节,我和爱人回到老家新洲徐古的龙岩村,给罗宏家已故的亲人扫墓。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这是我们第几次回老家,已经数不清了。村里已没有了父母的影子,只能在乡亲乡音的对话里重温自家烟火。一栋栋新建的楼房关着门,对联也还是新的。不觉想起一句歌词:“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扫完墓,去妹妹家吃中饭。妹妹出嫁在团风县贾庙乡金鸡坳,育有一儿一女。如今已年过半百,和妹夫在外接油漆活儿,勤勤恳恳,在坳里建起了一幢三层小别墅。她像母亲在世时那样会待人,亲戚之间,兄弟姊妹之间她都走得亲近,她那里,已然成为一个维系亲情的“总部”。吃饭时,接到好友德华的电话,要我们下午去将军山林场会会老同学。妹妹说,难得回来一趟,就在她家里吃和住,免得去麻烦人家。我们计划下午去上巴河看看小姨,再决定何去何从。德华的电话再次打过来,要我们去将军山。对于将军山,我还是很想去看看。去年清明,回到老家,在德华的将军山听到他讲的系列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于是一篇万余字的散文《晚风拂过将军山》诞生。等我们去了一趟上巴河,赶到将军山时,已是傍晚时分。德华在那里等我们,说老同学来了又走了,去了另外一个地方。我们有些不好意思,德华说,别见外啊,将军山欢迎你们!回这里也是回家!德华的爱人淡丹,我们习惯地叫她小淡。我问小淡去哪里了?莫不是又去采茶了吧?德华说,还真是去采茶了。这个勤劳的女子,一刻也停不下来。这天她不仅自己去采茶,还带了儿子、儿媳和孙子去采茶。德华带我们沿着一条小路上山,我的脑海里仿佛响起如今很火的《上春山》。是的,这个季节,每一座山都苏醒过来了,所有的树木都开始了生长之旅。去年两场冻雨,让山上部分树木和竹子倒伏,有的是中间断裂,留下光杆,德华他们林场正在安排人清理。德华看看时间,说,可以出发了,去柳河吃晚饭。我们跟随他去了一个丛林深处的人家,原来小淡他们也在这里,见到小淡,她亲切地叫我“小张”。我说可以喊老张了。我们都当了奶奶了,小淡甜甜地笑,说,还是叫小张习惯些。

吃罢晚饭,我们跟随德华一家回他的老家道观河上街。这里,我并不陌生。每次回老家路过道观河,罗宏都会指着不远处那一排房子告诉我,你看,那是德华家。如今,德华新建了楼房,我们还是第一次来。很阔气的三层楼,门口有停车位。小淡为我们重新换了床单和被套,叫我们早点休息。或许是喝了小淡近日新采的茶,躺在装饰一新的房间里,怎么也睡不着。睡不着便回想父母在世时的老家,回想下午见到的日渐苍老的小姨,回想德华、王拓、德明,还有我家罗宏他们这些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的“林家铺子”的学友,回想这次回新洲见到的文友陶超群兄长,还有已经预约即将见到的梅老师、罗宏的发小胜利和文洲兄等,他们在我们家遭遇不幸的时候以各种方式给予援助,那是一段值得铭记一辈子的情义。待我慢慢进入梦乡的时候,天也快亮了。

我是七点半起床的,然后洗了头发,八点多,走到大门口,有柔和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小淡从停车的地方走过来,手里抱着大把新划的蒜薹。她的鞋子上沾满了露水和碎泥。小淡说,你看,好嫩啊,这点嫩蒜薹给你带回去炒了吃。我说,不用,我们枝江的七星台是蒜薹之乡,这个季节,菜场里到处都是蒜薹。小淡说,这是她自己种的,原生态的,可以放心吃。这话好熟悉。是的,我母亲说过。这时,德华和罗宏从道观河集市过完早回来。德华提着昨天小淡新采摘的已加工好的茶叶,说是送给我们的。这是我们前世与德华、小淡结下的缘分么,我不知道,但有一种感觉很真实,那就是回到老家,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父母的气息,他们虽已仙逝多年,但与他们相关的人还在,他们种过的地还在,让我们与这片土地的亲近始终都在。山乡巨变,是时代的必然。已过天命之年的我们,对老家、对故乡的人和事,唯有深深的祝福。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7-27 1 1 三峡日报 c293180.html 1 夜宿道观河 /enpproperty-->